百词典

《峡州》

时间: 2025-05-02 22:20:05

诗句

自昔夷陵争战进,时平不复问干戈。

三游洞里寻遗迹,至喜亭前足雅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20:05

原文展示:

峡州 洪迈 〔宋代〕 自昔夷陵争战进,时平不复问干戈。 三游洞里寻遗迹,至喜亭前足雅歌。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夷陵地区战事频繁,但如今太平盛世,不再需要关心战争。 在三游洞中寻找历史的遗迹,至喜亭前足以吟唱高雅的歌曲。

注释:

  • 夷陵:地名,今湖北省宜昌市一带,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地。
  • 干戈:古代兵器的总称,这里指战争。
  • 三游洞:位于宜昌市,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传说中有历史遗迹。
  • 至喜亭:宜昌市的一个古迹,曾是文人雅集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迈(1123-1202),字景卢,号容斋,南宋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作品多涉及历史、文学和哲学,风格典雅,内容丰富。这首诗反映了宋代太平盛世的社会氛围,以及文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相对安定,诗人通过描绘夷陵地区的历史变迁和当下的和平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和对文化活动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夷陵地区历史和现实的对比,展现了时代的变迁和文人的心态。首句回顾了夷陵地区的战乱历史,而次句则转向了和平时代的宁静。后两句通过具体的地点“三游洞”和“至喜亭”,进一步强化了文化寻根和雅集的意象,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和平生活的享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文化的双重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昔夷陵争战进:自古以来,夷陵地区一直是战争频繁的地方。
  2. 时平不复问干戈:在太平时代,人们不再关心战争。
  3. 三游洞里寻遗迹:在三游洞中寻找历史的遗迹。
  4. 至喜亭前足雅歌:在至喜亭前,足以吟唱高雅的歌曲。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争战进”与“时平不复问干戈”的对比,突出了和平的珍贵。
  • 象征:“三游洞”和“至喜亭”象征着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和平与文化,通过对比历史战乱和当下和平,以及对文化遗迹的寻访,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意象分析:

  • 夷陵:象征着历史的战乱。
  • 三游洞:象征着历史的遗迹和文化寻根。
  • 至喜亭:象征着文人雅集和文化活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游洞”位于哪个城市? A. 宜昌市 B. 武汉市 C. 长沙市 D. 重庆市

  2. 诗中的“至喜亭”是用来做什么的? A. 军事指挥 B. 文人雅集 C. 商业交易 D. 宗教仪式

答案: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赤壁的历史战事,反映了文人对和平的向往。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瓜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通过对战乱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迈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
  • 《洪迈集》:洪迈的作品集,包括他的诗歌、散文和历史著作。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咏花蝶诗 春日临池诗 从驾幸金墉城诗 凉州乐歌二首 其二 凉州乐歌二首 其一 炖煌乐 安定侯曲 结袜子 白鼻騧 捣衣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建之底的字 比肩迭迹 百务具举 惊人之举 金碧荧煌 恶状 彑字旁的字 女字旁的字 押摊 草字头的字 捷慑 鱼亥 将飞翼伏 仰脸 车字旁的字 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