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海舶夜望》

时间: 2025-04-25 12:28:26

诗句

扬帆行浩浩,良夜净风霾。

海月龙衔出,天霜雁负来。

得偿宗悫愿,祇乏木华才。

叫绝三浮白,秋涛响若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2:28:26

原文展示:

扬帆行浩浩,良夜净风霾。
海月龙衔出,天霜雁负来。
得偿宗悫愿,祇乏木华才。
叫绝三浮白,秋涛响若雷。

白话文翻译:

在浩瀚的大海上扬帆航行,良好的夜晚没有风霾。
海面上的明月像龙一样高悬,天边的霜雁正飞来。
我终于实现了宗悫的愿望,只是缺少木华的才华。
三浮白帆在海上叫绝,秋潮的声音如雷鸣般响亮。

注释:

  • 扬帆:指乘船出航。
  • 浩浩:形容广阔浩瀚。
  • 良夜:美好的夜晚。
  • :清净。
  • 风霾:指风中没有雾霾,形容天气清晰。
  • 海月:海上的明月。
  • 龙衔:形容月亮高挂,如同龙口衔持。
  • 天霜:天边的霜色,指秋天的意象。
  • 雁负:雁群飞来,负有归意。
  • 得偿:实现愿望。
  • 宗悫:指某种理想或愿望。
  • 祇乏:只是缺乏。
  • 木华才:木华指才能,出自某种典故。
  • 叫绝:赞叹,称绝。
  • 三浮白:指三只白帆在海面上漂浮。
  • 秋涛:秋季的海潮。
  • 响若雷:声音像雷鸣一样响亮。

典故解析:

  • 宗悫:古代诗人或文人所追求的理想或目标,反映了诗人的抱负。
  • 木华:常用来比喻才华横溢的人,表现出诗人对才华的渴望和自我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柘,清代诗人,以其清新的文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蕴含哲理,体现出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和谐。

创作背景:

《海舶夜望》创作于诗人航行海上的良夜时分,体现了其对海洋的热爱,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海舶夜望》是一首描写航海途中夜景的诗,展现了诗人在繁忙生活中寻求宁静与理想的情感。诗中,作者用“扬帆行浩浩”开篇,立刻把读者带入海上航行的场景,表现出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接着,通过“良夜净风霾”描绘夜晚的清新与宁静,与海上的明月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接下来的“海月龙衔出”与“天霜雁负来”则通过意象的交织,表现了自然景色的和谐美妙,月亮与雁群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内心的感受,“得偿宗悫愿,祇乏木华才”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自身才华的自省,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秋涛响若雷”则以强烈的声音描绘,传达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把诗人对航海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融为一体,展现出清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扬帆行浩浩:扬起帆船在广阔的大海上航行,表现出无畏的精神。
  2. 良夜净风霾:良好的夜晚,空气清新,没有雾霾,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
  3. 海月龙衔出:明亮的月亮如同龙一般悬在海面上,形象生动。
  4. 天霜雁负来:天边的霜雁飞来,增添了秋天的清冷与归意。
  5. 得偿宗悫愿: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与愿望,表现出诗人的成就感。
  6. 祇乏木华才:只是缺乏才华,反映出对自身能力的自我反思。
  7. 叫绝三浮白:对三只白帆在海上漂浮的赞叹,表现出对美的欣赏。
  8. 秋涛响若雷:秋天的海潮声如雷鸣般响亮,强调了自然的力量与壮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海月龙衔出”,将月亮比作龙,生动形象。
  • 对仗:前后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雁负来”,使自然物象更具生命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人在航海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浩瀚与壮美,同时也反思了自身的不足,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月:象征着美好与宁静。
  • :象征着力量与尊贵。
  • 天霜:象征着秋天的凛冽与孤寂。
  • :象征着归属与思乡之情。
  • 白帆: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秋涛: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激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良夜净风霾”意指什么?

    • A. 夜晚清新无霾
    • B. 夜晚多风
    • C. 夜晚有雾霾
  2. “海月龙衔出”中的“龙”象征什么?

    • A. 速度
    • B. 力量
    • C. 美丽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理想的追求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A和B都是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王柘 vs. 李白: 两位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王柘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一种豪放的个性与奔放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王柘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临江仙 临江仙·再和石窗词长《米寿放歌》原 其五 临江仙 五月榴花 临江仙二十首 其七 人面桃花 临江仙十四首 其二 临江仙 客有谈后坪往事者,为赋四阕 其一 临江仙 山中见野梨花 临江仙 临江仙 得陶遗书,却寄 临江仙 咏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止沸益薪 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流盼 先字旁的字 虎咽狼吞 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十干 银钩玉唾 英姿勃发 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豸字旁的字 魚字旁的字 亮槅 龝字旁的字 豆字旁的字 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櫑木 卖李钻核 瘦骨梭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