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4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3:14
无尽上人东林禅居
作者: 李颀 〔唐代〕
草堂每多暇,时谒山僧门。
所对但群木,终朝无一言。
我心爱流水,此地临清源。
含吐山上日,蔽亏松外村。
孤峰隔身世,百衲老寒暄。
禅户积朝雪,花龛来暮猿。
顾余守耕稼,十载隐田园。
萝筱慰舂汲,岩潭恣讨论。
泄云岂知限,至道莫探元。
且愿启关锁,于焉微尚存。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东林寺静谧的生活场景。草堂里常有空余的时间,偶尔拜访山中的僧人。面对的只有茂密的树林,整天没有一句话。我的心喜爱那流淌的水,正好在这个清澈的源头旁。阳光从山上照射下来,遮挡的松树外是一个村庄。孤峰将我与世隔绝,百衲衣的老和尚偶尔寒暄。禅房里积蓄着晨雪,花坛旁传来傍晚猿猴的叫声。回顾自己守护着耕作,已经在这隐蔽的田园中生活十年。长满萝卜和竹子的地方安慰着我挑水的日子,岩潭旁我畅谈各种话题。飞泄的云彩哪里会知道它的限制,至高的道理又怎能探求其本源?我只希望能够打开这扇锁,微微地保留一些生机。
作者介绍:李颀(约 770—834),字梦得,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归隐生活的恬淡与宁静。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他隐居东林寺时,反映出他对禅宗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唐代是文化繁荣的时期,但李颀选择隐居,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李颀的《无尽上人东林禅居》通过自然景物描绘了他所追求的生活哲学。诗中用“草堂”和“山僧”展现了隐居生活的清幽,反映了他对世俗喧嚣的逃避。诗句“我心爱流水,此地临清源”更是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用词简练,情感细腻,将作者对禅意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融为一体。
“孤峰隔身世,百衲老寒暄”一句,生动描绘了孤独与友谊共存的情景,表达了他与世隔绝却又不失人情味的生活状态。后面的“顾余守耕稼,十载隐田园”则展现了他对农耕生活的珍视,隐喻着一种质朴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致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心灵归宿的渴望,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得,传达出一种对人世纷扰的超脱与淡泊。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草堂每多暇,时谒山僧门”中的“暇”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百衲”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