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8:0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8:05:53
九边烂数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边疆的战争中,所做的功劳就像是雕虫小技,真正的志向却似小草一般,不被重视。虽然有人声称自己身怀绝技,但在青灯下、白雪中,却只能无奈地阻挡了去往山东的路。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健儿”与“志”的表达常见于古代诗词中,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号佩弦,清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在诗歌创作上,倡导个性化,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的关怀与对理想的追求。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鸦片战争前夕,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作者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个人志向与国家命运的思考,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
《远志》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龚自珍对个人志向的深刻思考与对时局的忧虑。诗的开头通过“九边烂数”等雕虫,揭示了在国事纷扰的背景下,个人成就的微不足道,显示出诗人对历史的无奈感。接着,诗人将“远志”与“小草”相提并论,表现出理想的微小与脆弱,这种对比引发读者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思考。最后两句,通过“青灯夜雪”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追寻理想道路上的艰辛与困境,尽管手中握有才能,但仍然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整首诗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渴求与现实的无奈,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反映了作者对个人志向的思考和对时代的忧虑。
诗中“九边”指代什么?
“远志”在诗中是如何被比喻的?
诗中提到的“青灯夜雪”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对比龚自珍的《远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但表达方式各具特色,龚自珍更倾向于内心的挣扎,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