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3:47:23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3:47:23
《病梅馆记》 ——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江宁的龙蟠、苏州的邓尉、杭州的西溪,都是梅花的产地。有人说梅花的美在于其曲折,直的则没有姿态;美在于倾斜,正的则没有景致;美在于疏朗,密的则没有态度。确实如此。这些文人画士,心中明白这个道理,但不应以此来规范天下的梅花,也不应让普通人去削直、删密、锄正,以病梅来谋取利益。梅花的倾斜、疏朗和曲折,并不是那些只想赚钱的人能理解的。有些文人画士孤独地把自己的癖好告诉卖梅花的人,削去正枝,养护侧枝,删去密叶,夭折幼枝,锄去直枝,抑制梅花的生气,以求高价,结果江浙的梅花都病了。文人画士的祸害如此严重!我买了三百盆梅花,都是病梅,没有一盆是好的。我哭了三天,发誓要治疗它们,放任它们的生长,毁掉花盆,全部埋入土中,解开束缚,五年为期,一定能让它们恢复健康。我本不是文人画士,甘愿承受指责,开设病梅馆来储存这些梅花。唉!我怎么能有更多的闲暇和田地,以便大规模地储存江宁、杭州和苏州的病梅,耗尽我一生的光阴来治疗这些梅花呢!
文中提到的“梅”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清高。病梅馆的设立,体现了作者对传统美学的反思和对自然主义的坚持。通过梅花的病态,表现了文人画士对自然的干预所导致的偏差,揭示了人性与自然的冲突。
龚自珍(1792年-1841年),清代著名的思想家、诗人、政治家,倡导变法,主张实事求是,关心社会民生。其诗风格独特,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病梅馆记》创作于清代,时局动荡,社会矛盾突出,文人对梅花的看法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龚自珍通过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艺术观念的质疑和对自然生命力的尊重。
《病梅馆记》通过对梅花的细致描写,折射出作者对人性和自然的深刻思考。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高洁的象征,但在文人画士的操控下,梅花的美感被扭曲,反映了人对自然的误解与干预。龚自珍通过对“病梅”的批判,揭示了文人画士对自然的过度追求和对艺术的偏执。诗中“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一句,展现了作者的失望与无奈,更加深了对人类对自然的干预所造成的后果的思考。通过病梅馆的设立,龚自珍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强调了恢复梅花自然生长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梅花的呵护,更是对中华文化传统的坚守与反思。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
整首诗歌通过梅花的病态,反映了作者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警示人们要尊重自然法则,反对人为的干预。
《病梅馆记》的作者是?
文中提到的“病梅”指的是什么?
龚自珍对梅花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