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哭囊山觉初长老》

时间: 2025-04-30 08:12:13

诗句

雪峰寺里曾相识,面皱颧高五十馀。

削发入山参最久,白头出世瘦如初。

觉心不共真身坏,遗偈犹能战手书。

何必塔铭并语录,吾诗自可表幽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12:13

原文展示:

哭囊山觉初长老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雪峰寺里曾相识,面皱颧高五十馀。
削发入山参最久,白头出世瘦如初。
觉心不共真身坏,遗偈犹能战手书。
何必塔铭并语录,吾诗自可表幽墟。

白话文翻译:

在雪峰寺里曾经相识,您已年过五十,面容皱褶、颧骨高耸。
削发出家在山中已久,白发苍苍、瘦弱如初。
您的觉悟之心并不因身体的衰老而衰退,您留下的偈语依然能与人书写。
何必依靠塔铭和语录,我的诗篇就能表达您在幽静处的心境。

注释:

  • 雪峰寺:指的是一座寺庙,可能与雪峰山相关,象征着修行之地。
  • 削发:指出家人剃去头发,象征着离世俗而入寺修行。
  • 觉心:指内心的觉悟与智慧。
  • :佛教中的诗句,通常用于表达修行的感悟。
  • 塔铭:佛教中对塔的铭文,常用于纪念或教化。

典故解析:

  • 雪峰寺:历史上许多高僧在此修行,象征着清净和智慧的积累。
  • 遗偈:许多高僧在临终时留下的诗句,成为后人修行的启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宋代著名诗人,字仲明,号山人,擅长诗词、散文,风格多变,融汇古今。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刘克庄对其好友觉初长老的追思之际,表达对高僧的敬仰与怀念,反映出士人对宗教人物的崇敬。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对老僧觉初的怀念与敬仰,诗人以细腻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老僧的形象。开头两句以“雪峰寺”引入,表现出诗人与长老之间深厚的情谊,接着通过对长老容貌的描写,展现了岁月的流逝和修行的坚持。接下来的两句则强调了长老内心的觉悟与智慧并未因身体的衰老而消逝,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最后两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长老的深切怀念,认为自己的诗篇可以传达长老的心境,显示出诗人与长老之间的精神共鸣。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高僧的追忆,也是对修行与智慧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佛教文化的认同与欣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点明相识地点,营造出一种亲切感。
  • 第二句通过对长老的容貌描写,表现出岁月的无情。
  • 第三句强调长老的内心觉悟,表现出精神的恒久。
  •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长老的怀念,认为诗可以传达深邃的思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长老的觉悟与身体的衰老进行对比,突出内心的永恒。
  • 对仗:如“削发入山”和“白头出世”,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高僧觉初长老的怀念与敬仰,探讨了修行与内心觉悟的关系,展现了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 雪峰寺:象征着修行的圣地和心灵的净土。
  • 白头:象征年龄的增长和智慧的积累。
  • 遗偈:象征着高僧的智慧与教诲,永存于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白居易
    • B. 杜甫
    • C. 刘克庄
    • D. 李白
  2. “觉心不共真身坏”意指什么?

    • A. 身体衰老但内心未变
    • B. 身心俱疲
    • C. 精神与肉体分离
    • D. 内心觉悟无法表达
  3. 诗中提到的“偈”指的是什么?

    • A. 诗歌
    • B. 佛教的诗句
    • C. 古文
    • D. 书法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雪峰寺》 - 另一首关于雪峰寺的诗,反映出相似的主题。
  • 《庐山谣》 - 通过山水描绘修行与悟道的关系。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哭囊山觉初长老》与王维的《鹿柴》,两者皆表达了对自然与修行的思考,但风格与意象各有不同,刘的诗更为直接,王则偏重于意境。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
  2.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
  3. 《刘克庄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重别李评事 听流人水调子 西宫春怨 送郭司仓 答武陵太守 龙标野宴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塞上曲·其一 长信怨 从军行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保人 殷鲜 父字头的字 萤灯雪屋 飠字旁的字 歺字旁的字 芒刺在身 没情没绪 包含塌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让的词语有哪些 門字旁的字 包含似的成语 辽东豕 包含礁的词语有哪些 逆渠 努目撑眉 三头六面 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