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陈庆覃诗钞题辞 其三》

时间: 2025-04-26 07:46:52

诗句

虞舜藏弓苍梧野,我家正度南岳下。

眼看乡井多誉髦,凌周郭李皆健者。

何郎苍老孙郎少,君合众铜付一冶。

楚人自古工语言,湘流到今悼屈贾。

褊夫例缚文字禅,剑头一吷真粲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6:52

原文展示:

虞舜藏弓苍梧野,我家正度南岳下。
眼看乡井多誉髦,凌周郭李皆健者。
何郎苍老孙郎少,君合众铜付一冶。
楚人自古工语言,湘流到今悼屈贾。
褊夫例缚文字禅,剑头一吷真粲然。

白话文翻译:

虞舜曾在苍梧的野外藏弓,我家恰好就在南岳的脚下。
看看乡里有很多称赞的青年,周、郭、李等人都是出类拔萃的健儿。
何郎已是苍老,孙郎却仍然年轻,你们都是铜器铸造的工匠。
自古楚地的人就擅长用语言,湘水流淌至今仍在哀悼屈原。
那些狭隘的人总是困扰于文字的禅理,只有在剑尖上的一吷才是真正的光辉。

注释:

字词注释:

  • 虞舜:古代传说中的贤君,代表智慧和德行。
  • 苍梧:古地名,位于今湖南省,象征隐逸之地。
  • 南岳:指南岳衡山,五岳之一,象征高峰和理想的追求。
  • 誉髦:指年轻有为的人。
  • 楚人:指楚国的人,楚国以语言和文化著称。
  • 屈贾:指屈原,楚国著名的诗人,因其政治失意而投江自尽。
  • 褊夫:狭隘之人,指思想狭隘的人。
  • 剑头一吷:比喻直接而尖锐的见解。

典故解析:

  • 虞舜藏弓:出自《史记》,虞舜是古代的贤君,象征着高尚与智慧。
  • 屈贾:屈原是楚国的爱国诗人,因忠诚于国而遭受排挤,最终投江自尽,象征着忠贞与悲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清末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其诗词风格严谨而富有深意,常以个人修养、家国情怀为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曾国藩游历南岳期间,反映他对家乡和杰出人物的思考,同时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感慨。它体现了曾国藩的文化自信和对传统文化的忠诚。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虞舜和屈原为引子,构建了一个古今交融的文化背景,表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思考。开头以虞舜为象,象征着高尚的德行与理想的追求,接着对乡里人才的赞誉,体现了对当代青年的期望。诗中提到的“何郎苍老,孙郎少”,揭示了时代变迁与人事无常的哲理。

“楚人自古工语言”一句,展现了楚地文化的深厚底蕴,屈原的悲剧则是对这种文化的追思与缅怀。结尾处提到的“剑头一吷”,则是对复杂文化现象的透彻理解,强调了直面真理与现实的重要性。

全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追思,也有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曾国藩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到的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虞舜藏弓苍梧野:引入历史人物虞舜,象征德行与智慧,苍梧的背景暗示隐逸之地。
  2. 我家正度南岳下:表达了作者与南岳的情感联系。
  3. 眼看乡井多誉髦:对乡里人才的赞美,显示了对青年才俊的期待。
  4. 凌周郭李皆健者:提到历史人物,强调这些人才的出众与优秀。
  5. 何郎苍老孙郎少:对比老年与年轻,反映生命的无常。
  6. 君合众铜付一冶:隐喻工匠精神,强调合作与团结的重要性。
  7. 楚人自古工语言:赞美楚国文化,表明语言的力量。
  8. 湘流到今悼屈贾:流动的湘水象征历史的延续与屈原的哀思。
  9. 褊夫例缚文字禅:批评狭隘之人对文字的束缚,强调思维的局限。
  10. 剑头一吷真粲然:强调直接、锐利的见解是真正的光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剑头一吷”比喻直接的见解。
  • 对仗:整首诗使用了多处对仗,使得节奏感强,便于吟诵。
  • 象征:历史人物如虞舜、屈原等起到象征作用,代表了理想与忠诚。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曾国藩对人材的赞美与对历史的怀念,反映了他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思想狭隘者的批评,体现出一种文化自信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虞舜:象征智慧与德行。
  • 苍梧:象征隐逸的理想之地。
  • 南岳:象征追求与高峰。
  • 屈原:象征忠诚与悲壮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虞舜藏弓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忍耐 B. 智慧 C. 财富

  2. 诗中提到的“何郎苍老孙郎少”反映了什么?
    A. 人生无常 B. 时代变迁 C. 家庭关系

  3. “楚人自古工语言”主要强调了什么?
    A. 语言的美 B. 文化的深厚 C. 文学的价值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曾国藩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均涉及历史人物和文化的思考,但李白更侧重于个人的豪情与对生活的热爱,而曾国藩则更关注于历史的教训与对当代的深思。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文化视角。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曾国藩传》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感兴 其三 感兴 其二 感兴 其一 婴桃瓦当歌 中秋前一日雨中泛舟诣学耕堂晤黄荛圃即题其梅花吟卷 其二 中秋前一日雨中泛舟诣学耕堂晤黄荛圃即题其梅花吟卷 其一 追和杨眉庵次李义山无题韵 野菊 田妇 石其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尸字头的字 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浮萍浪梗 辵字旁的字 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直盖 市亩 审美欣赏 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呼牛呼马 上蔟 一治一乱 筠窓 燎原之势 革字旁的字 龠字旁的字 歺字旁的字 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语重心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