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8:46
长安十月飞繁霜,
西风落叶戛金商。
道场隙地一千亩,
颓垣破础凄荒荒。
坏塔陂陀野狐噪,
华楹漫漶饥鼠忙。
忆昔宪皇兴作日,
飞楼涌殿何巍昂。
外家恩泽敌田窭,
祖师势要凌侯王。
三百年来变陵谷,
龙象孱弱鼪鼯狂。
毗卢阁子今安在,
向时铁凤蟠穹苍。
铜驼荆棘古所叹,
今我何为独旁皇。
鼻涕垂颐不须管,
况问人世沧与桑。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在十月时分的寒霜和西风,落叶纷飞,仿佛打击着金商。道场的空地有千亩之广,然而颓垣断壁显得凄凉荒凉。坏掉的塔楼上,野狐在吠叫,华丽的柱子上,饥饿的老鼠忙着寻找食物。回想起昔日宪皇兴建的盛况,飞楼和涌现的殿宇是多么巍峨壮观。外家的恩泽却敌不过田地的贫瘠,祖师的威势也未能超越侯王。三百年来,世事变迁,山陵与谷地的龙象已显得虚弱,鼪鼯却依旧疯狂。毗卢阁如今何在?曾经的铁凤在苍穹里盘旋。铜驼与荆棘,古时的叹息,今天我为何独自旁观。鼻涕垂落不必在意,更何况问及人间的沧桑与变迁。
作者介绍:曾国藩(1811-1872),字季子,湖南人,是清朝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致力于洋务运动,推行自强和富国政策,且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尤其以诗词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丙午年(1856年),正值曾国藩在战乱之中对祖国和故土的深思,表现了他对历史的忧虑和对国家兴亡的哲思。
曾国藩的《丙午初冬寓居报国寺赋诗 其三》以长安的寒霜和西风为开篇,迅速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中对道场的描绘,既是对佛教的敬仰,也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荒凉。通过对坏塔、野狐、饥鼠的生动描写,表现了昔日繁华的对比,令读者感受到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与哀伤。
“忆昔宪皇兴作日,飞楼涌殿何巍昂”,这一句直接表达了对过去繁荣的怀念,同时又对现实的失落感到无奈。曾国藩在诗中不仅反思个人的处境,更深层次地探讨了历史的沉浮和社会的变迁。
诗的最后,曾国藩以“鼻涕垂颐不须管”来表明对世事的漠然态度,或许是对自己所处的时代与命运的无奈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曾国藩的智慧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作者对国家与社会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通过对昔日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凄凉的对比,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感和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宪皇”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A. 明朝
B. 清朝
C. 唐朝
D. 宋朝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长安十月飞繁霜”是指哪个季节的变化?
答:__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繁荣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落感。(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对曾国藩《丙午初冬寓居报国寺赋诗 其三》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