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2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29:09
水边移得已伤根,枝叶如枯生意少。主人不使荒秽侵,遂长琅玕胜凡草。
这株竹子在水边移植后根部受了伤,枝叶看上去枯萎,生机大减。主人不让荒草侵占这片土地,因此这株竹子却依然生长得比普通的草木要更为茂盛。
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香山,北宋时期的诗人,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风格平易近人,常描绘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怀。
此诗作于梅尧臣的官舍生活中,表现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力的思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雅士常常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与志向。
这首诗通过描写病竹的状态,传达了植物在逆境中仍能生存的顽强生命力。诗中提到的“水边移得已伤根”是对竹子不幸遭遇的描绘,表现出竹子在环境变化中所遭遇的困境。尽管它的枝叶枯萎、生机减弱,但在“主人不使荒秽侵”的保护下,竹子依然能够存活并成长出“琅玕”的美丽。这不仅是对竹子的赞美,也隐喻了人对自然的关怀与责任。整首诗在简朴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强调了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和谐。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生命的坚韧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在逆境中也能生存并展现美丽的道理。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生命的坚韧
C. 追求名利
D. 对自然的漠视
诗中的“琅玕”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宝石
C. 一种动物
D. 一种颜色
诗中提到的“主人”指的是什么?
A. 竹子的主人
B. 自然的主人
C. 诗人的朋友
D. 文人雅士
答案:1.B 2.B 3.A
梅尧臣的《病竹》与王维的《竹里馆》都以竹子为题材,但梅尧臣更侧重于表现竹子在逆境中的坚韧,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竹林中的宁静与雅致,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