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5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6:20
书座右
百年曾几时,君子早勤勖。
盗蹠以寿终,颜冉独窘促。
死生命自天,何用恶与欲。
所期德不朽,立志拔尘俗。
松柏自常青,丛棘一朝绿。
人恶不必扬,我善恐不足。
朝闻而夕死,奕世分荣辱。
这首诗表达了人生短暂的感慨,君子应当早早地努力和追求。即使有些人能活得长久,也难免处于窘迫之中。生死由天决定,何必去追求恶与私欲?我所期望的德行是长存的,立下志向要远离世俗的纷扰。松柏常青,象征着不朽;而丛中的荆棘,虽一时绿色,也终将枯萎。对其他人的恶行不必去宣扬,而我自己的善行却常常感到不足。即使早上听到真理,晚上就算死去,也要明白名利的得失是多么微不足道。
吴让恒(约1615年-约1690年),字仲明,号云山,清代诗人,学者。吴让恒为人崇尚道德,提倡勤勉和修身齐家,作品多反映出他对道德和人生态度的思考。
《书座右》写于清代,正是社会变革与个人道德追求交织的时期。诗人试图通过诗来表达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德行的重视。
《书座右》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即以“百年曾几时”引入,给人以时间短暂的感悟,接着提到“君子早勤勖”,强调有德者应当勤奋努力。诗中对比了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长寿的人,和品德高尚却可能短命的人,显示出诗人对人生态度的独到见解。
接下来的“死生命自天,何用恶与欲”,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物质欲望的超脱。诗人认为,真正值得追求的是“德不朽”,而非世俗的名利。松柏与丛棘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道德品质的常青与世俗繁华的短暂。
最后几句,通过“朝闻而夕死”之语,诗人表达出即使生命短暂,也要追求真理与美德。整首诗言简意赅,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思。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提倡道德和真理,反对追求物质和名利。诗人希望人们能够意识到人生的短暂,努力追求不朽的德行,超越世俗的纷扰。
“百年曾几时”中的“几时”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松柏”象征什么?
“人恶不必扬”中的“扬”指的是什么?
答案:
与《静夜思》相比,吴让恒的《书座右》更侧重于道德的追求,而李白的《静夜思》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深邃的思想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