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47:29
寇至人远避,寇退人复归。
归来寻旧址,草芜迷荒基。
哀哉住傍梅,清梦常相依。
可怜岁寒心,能识存亡机。
不欲染尘垢,先枯避时虞。
方今向太平,枯干生新枝。
主人修废坠,古梅仍春辉。
俗态分荣瘁,梅心无改移。
如我耐寒友,头白不相违。
梅花自奇绝,世事与古别。
花下独徘徊,似听梅花说。
不愿傍官驿,驿外尘飞多马迹。
几番驿使自南来,南枝折尽花狼藉。
不愿在深宫,蛾眉人去寿阳空。
缤纷檐下花飞片,不上宫妆入草丛。
不愿在西湖,旧时逋仙迹山芜。
可惜暗香疏影处,迩来都是给樵苏。
不愿近东阁,无人更管花开落。
黄昏风雨锁朱门,和羹人伴归沙漠。
但愿开向千岩窟,饕虐冯陵任风雪。
花香只绕处士庐,花飞不点征人骨。
吟翁索笑痴更痴,谁似梅花能识时。
始终不渝含酸味,去就长存调鼎资。
广平铁石笔何在,生死与我深相知。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7:29
识时梅歌
作者: 谢琎 〔宋代〕
寇至人远避,寇退人复归。
归来寻旧址,草芜迷荒基。
哀哉住傍梅,清梦常相依。
可怜岁寒心,能识存亡机。
不欲染尘垢,先枯避时虞。
方今向太平,枯干生新枝。
主人修废坠,古梅仍春辉。
俗态分荣瘁,梅心无改移。
如我耐寒友,头白不相违。
梅花自奇绝,世事与古别。
花下独徘徊,似听梅花说。
不愿傍官驿,驿外尘飞多马迹。
几番驿使自南来,南枝折尽花狼藉。
不愿在深宫,蛾眉人去寿阳空。
缤纷檐下花飞片,不上宫妆入草丛。
不愿在西湖,旧时逋仙迹山芜。
可惜暗香疏影处,迩来都是给樵苏。
不愿近东阁,无人更管花开落。
黄昏风雨锁朱门,和羹人伴归沙漠。
但愿开向千岩窟,饕虐冯陵任风雪。
花香只绕处士庐,花飞不点征人骨。
吟翁索笑痴更痴,谁似梅花能识时。
始终不渝含酸味,去就长存调鼎资。
广平铁石笔何在,生死与我深相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战乱中对梅花的深厚感情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人感慨战乱带来的痛苦,人们在敌人来袭时四散奔逃,敌人退去后又回来寻找旧地,却发现满目荒芜。诗人在梅树旁感到悲哀,心中有着清幽的梦境。梅花在寒冷中依然能识别生死存亡的机缘,它不愿被尘世的污垢所染,选择在风雨中枯干以避时艰。现如今,太平的日子来了,梅树在经历过寒冬后重新发芽。主人修整废弃的地方,古梅依旧绽放春辉。世俗的荣华富贵会随时变化,而梅花的心始终不变。诗人自比梅花,尽管年白发苍苍,依然不改初衷。梅花的独特在于它与世事的隔绝,诗人在梅花下徘徊,似乎听见梅花在诉说。诗人不愿在官驿旁边,不愿被尘土和马蹄的踪迹所打扰。几次驿使南来,南边的梅枝已被折断,花瓣满地狼藉。诗人也不愿待在深宫,那里人去楼空,留下的只是飞舞的花瓣,无法入妆。诗人更不愿在西湖,曾经的仙人踪迹如今也已荒芜。可惜暗香疏影的地方,最近只见樵夫的踪迹。诗人不愿靠近东阁,那里无人关注花的开落。黄昏时分,风雨锁住朱门,和羹的人伴随而归。只希望梅花能在千岩洞中盛开,无论风雪如何摧残。花香只环绕在隐士的茅庐,花瓣飘飞却不沾征人的骨骼。吟翁对着梅花,笑着更加痴迷,谁能像梅花那样懂得时机?始终保持着它的酸味,去留之间长存于世。广平的铁石笔在何处,我与生死的交情深厚。
谢琎,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
这首诗产生于战乱时期,诗人通过梅花的坚韧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同时反映出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识时梅歌》不仅是对梅花的颂扬,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在战乱中经历了人心的涣散与归属的无常,古梅作为坚韧的象征,承载着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诗的开头通过描绘人们在敌人来袭时的逃避与归来,体现了战乱带来的不安与无奈。接着,通过梅花的描写,诗人将自身的心境与梅花的坚韧相结合,表达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梅心无改移”,表现了梅花在变化的世俗中保持自己本色的坚守,象征着诗人对真理与理想的不屈追求。诗人不愿依附于官场,不愿被世俗的繁华所迷惑,反而希望在安静的环境中,与梅花为伴,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澈。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理想的坚持,具有深远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坚韧与独立,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理想的追求,强调在变幻无常的世事中,保持自我与内心的宁静。
诗中“寇至人远避”意指什么?
A. 人们在敌人到来时逃避
B. 人们在敌人撤退后归来
C. 人们对梅花的依赖
“岁寒心”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梅花的赞美
B. 对寒冷的厌恶
C. 对坚韧品质的敬佩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喜欢依附于官场
B. 拒绝被尘世所染
C. 对世俗感到无奈
答案: 1.A, 2.C,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