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王大卿致政归江陵》

时间: 2025-05-05 09:35:33

诗句

九卿初命亚三司,朝吏相瞻得老师。

南阙便还新印绶,东舟只载旧书诗。

汉庭饯客无佳句,越水归装有富赀。

回首千年见疏范,共疑今事胜当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5:33

原文展示:

送王大卿致政归江陵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九卿初命亚三司,
朝吏相瞻得老师。
南阙便还新印绶,
东舟只载旧书诗。
汉庭饯客无佳句,
越水归装有富赀。
回首千年见疏范,
共疑今事胜当时。

白话文翻译:

王大卿刚刚被任命为三司的副职,
朝中的官员们都在瞻仰这位师长。
他从南阙回去,带着新授的印绶,
而东舟上却只装载着旧时的书籍和诗篇。
汉朝的送别诗句没有什么佳作,
而他乘船回江陵时,却带回了丰厚的财物。
回首千年,看到的只是曾经的疏远典范,
大家都在怀疑,现今的局势胜过当时吗?

注释:

  • 九卿:古代官职名称,指宫中重要官员。
  • 亚三司:指副三司,三司是古代掌管财政、户籍、兵员等的高级官职。
  • 南阙:指南方的宫阙,指朝廷。
  • 印绶:官员的职印和绶带,象征权力和地位。
  • 佳句:指优秀的诗句。
  • 越水:指越过的水域,可能指长江。
  • 富赀:丰富的财物。
  • 疏范:疏远的典范,指古代的标准或榜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推行变法,主张“富民强国”,在诗词方面也颇具成就,风格多变,兼具豪放与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对朋友王大卿的送别之情。王大卿是王安石的同事,因政治原因归乡,诗中既有送别的惆怅,也夹杂着对当时政治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王大卿的送别,展现了古代官场的权力与情感交错。开篇提到“九卿初命”,既是对王大卿地位的认可,也显示出他在朝中的重要性。接下来的描写则反映出官员之间的相互尊重与仰慕之情。诗中“南阙便还新印绶”,暗示了王大卿的职务从朝廷到地方的转变,而“旧书诗”则象征着他对文化的追求与怀念。

中段提到“汉庭饯客无佳句”,表现了对古代送别文化的反思,认为汉代的送别诗句并不出色,而“归装有富赀”则引发对财富与文化价值的思考,暗示了物质财富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回首千年的历史,表露出对现今局势的疑虑与不安,表达了作者对时事的深刻洞察。整首诗情感细腻,既有个人的情感寄托,又有对历史与现实的深思,充分展示了王安石的文学才华与对社会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卿初命亚三司:初次被任命为重要官职,反映出王大卿的政治地位。
  2. 朝吏相瞻得老师:朝中的小官员们都在仰视王大卿,体现出他在官场上的威望。
  3. 南阙便还新印绶:他从朝廷返回,带着新授的权力象征。
  4. 东舟只载旧书诗:归乡的船上装载着的是过去的文化遗产,暗示怀旧之情。
  5. 汉庭饯客无佳句:对历史送别诗的反思,认为古代缺乏优美的送别诗句。
  6. 越水归装有富赀:归乡途中却带回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体现现实与理想的对比。
  7. 回首千年见疏范:对历史的回顾,看到的不过是曾经的模范。
  8. 共疑今事胜当时:对现今政治的质疑,表达了对时代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新印绶”与“旧书诗”,形成鲜明对比。
  • 典故:提及汉朝的送别诗,增强历史感。
  • 反问:最后一联的疑问句式,激发思考,增强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送别的场景,探讨了古今政治的变化与文化的传承,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忧虑,传达出对友情与道义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卿: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 南阙:朝廷与权力中心的象征。
  • 印绶:权力的标志。
  • 旧书诗:文化与传统的象征。
  • 富赀:物质财富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在诗中提到的“九卿”是指什么?

    • A. 官职
    • B. 地名
    • C. 书籍
    • D. 诗人
  2. 诗中提到的“南阙”指的是哪里?

    • A. 江陵
    • B. 朝廷
    • C. 乡村
    • D. 山川
  3. “汉庭饯客无佳句”表达了什么?

    • A. 汉代送别诗句的美好
    • B. 汉代送别诗句的不足
    • C. 当代送别诗句的丰富
    • D. 王大卿的离去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送王大卿致政归江陵》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者均表现了送别的情感,但王安石更侧重于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而王勃则更突出友情与前途的期望。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全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上吴居交 辞周益公 怀古四首为知己魏倅元长赋兼呈王永叔宗承载 同郭殿帅游凤山寺探桃李 上益公十绝为寿·玄鹤 柳梢青·送卢梅坡 舟中 西江月 其三 武昌妓徐楚楚号问月索题 役诚斋 水龙吟 寄陆放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旄山 刺心裂肝 包含浅的词语有哪些 棠棣 舌字旁的字 杨风子 狐媚魇道 匕字旁的字 绵绵不绝,缦缦奈何 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多多益办 浪子回头 远义 革字旁的字 采字旁的字 山字旁的字 泼残生 包含多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