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0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04:49
莳果疏泉带浅山,
柴门虽设要常关。
别开小径连松路,
祗与邻僧约往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居环境,作者在这里种植果树,旁边有清澈的泉水和浅浅的山丘。虽然柴门已经设好,但还是要常常关着,以保持宁静。开辟的小路连接着松树林,只有与邻近的和尚约好才能走来走去。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场景,体现了道教和佛教合一的宁静思想,反映了王安石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这与他晚年的修道情怀密切相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政治上推行变法,文学上以诗词和散文见长,尤其在诗歌方面展现出极高的造诣。
本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他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挫折,心中对清静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选择了隐居于山林。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反映了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与北山道人》是一首寄情于山水的诗作,诗中流露出作者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首句“莳果疏泉带浅山”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果树与泉水相映成趣,浅山环绕,给人一种安逸的感觉。第二句提到“柴门虽设要常关”,既表现了隐居生活的清静,也暗示了与世隔绝的态度。第三句“别开小径连松路”展现了自然的亲切,开辟的小路通往松树,象征着通往心灵的宁静之地。最后一句“祗与邻僧约往还”则表达了与邻近的和尚交往的简单生活,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友好。整首诗言简意赅,意境深远,展现了王安石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体现了王安石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思想境界。
诗中提到的“柴门”代表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莳果疏泉带浅山”中的“疏泉”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