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2:23
不为摧伤改性灵,
静中犹见好仪形。
每怜今日长垂翅,
却悔当时误翦翎。
医得旧创犹有法,
相知多难岂无经。
稻粱且向人间觅,
漠羡抟风起北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一只折翼白鹤的伤感与惋惜。虽然它的伤痛并没有改变它的灵性,但在宁静之中仍能看到它优美的形态。诗人怜惜这只白鹤如今只能低头垂翅,心中更是懊悔当初没有好好照顾它。对于旧伤的医治,固然有办法,但要找到懂自己的人却是艰难的。诗人希望在尘世间寻找一些稻米和粮食,内心却羡慕那只能够在北冥中乘风飞翔的白鹤。
本诗提到的“北冥”是指北方的海洋,传说中有一种神鸟“鹏”,能够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象征着理想与自由。“翦翎”则是指对美好事物的破坏和遗憾。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提倡变法,致力于国家的改革,推行新政,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安石的诗歌风格多样,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富,常常隐含深刻的社会思考。
此诗可能是在王安石经历了一些人生挫折或目睹他人的痛苦之后创作的,表达出对生命脆弱和美好事物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以一只折翼的白鹤为引,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与遗憾。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表明尽管受到伤害,白鹤的灵性依然未改,这种坚韧与优雅让人心生敬意。接下来的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白鹤的深切怜惜和对自己过错的懊悔,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后悔的情感。诗中“医得旧创犹有法,相知多难岂无经”一句引发了人们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了解的难度,暗示着孤独与对理解的渴望。
最后两句将视角转向现实,诗人虽然渴望寻找生活中的美好,但内心依然向往那种能够自由翱翔的理想境界,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白鹤的折翼,表达了对生命脆弱和理想追求的思考,强调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关系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动物是什么?
诗人对折翼白鹤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北冥”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