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1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7:10:44
万里扈封峦,群公遇此欢。
幔城连夜静,霜仗满空寒。
辇路宵烟合,旌门晓月残。
明朝陪圣主,山下礼圆坛。
在万里封山的壮丽景色中,众多的贵族相聚在此欢庆。
帐幕在夜晚显得宁静,霜降的武器映衬着空中的寒冷。
辇道上夜色与烟雾交融,旌旗门前的晨月已渐渐消逝。
明天我将陪伴圣主,在山下举行圆形的祭坛礼仪。
“万里扈封峦”中的“扈”指的是皇帝出行的队伍,古代的封山通常是指皇帝巡游或祭祀的地点。在唐代,山峦被视为神圣的场所,常常与国家的祭祀活动联系在一起。
张谔,唐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兼具豪放与细腻的特点。
本诗写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盛况与文化繁荣,诗人通过描写宴会场景,表现了对国家繁荣的祝愿与对皇权的礼赞。
《东封山下宴群臣》是一首描绘盛大宴会的古诗,展现了唐代政治和文化的繁荣。诗的开头用“万里扈封峦”描绘出高远的山峦背景,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神圣,营造出一种庄重的气氛。接着,诗人描写了宴会的宁静和寒冷,通过“幔城连夜静”和“霜仗满空寒”,表现出一种肃穆的气氛,似乎在暗示着国事的重任与艰辛。
中间两句“辇路宵烟合,旌门晓月残”则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传递出宴会前的宁静与期待,展示出唐代的繁盛与文化自信。而最后一句“明朝陪圣主,山下礼圆坛”则预示着宴会的意义,强调了对国家与皇权的忠诚与礼仪。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表现了对国家的热爱与对皇权的尊重,展现出唐代士人的风雅与胸怀。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的描绘,表达了对皇权的尊重与对国家繁荣的希望,体现了唐代士人对政治的关注与文化的自信。
诗中提到的“霜仗”象征什么?
诗中“明朝陪圣主”表达了什么情感?
“辇路宵烟合”中“宵烟”意指?
比较张谔的《东封山下宴群臣》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但张谔更侧重于宴会的庄重与礼仪,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战乱带来的忧虑。两者风格各异,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