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5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50:21
使者旌麾开书阴,
幽亭万个竹竿深。
月乘佛界生清影,
风入僧垣作好音。
活国五年持节手,
补天三尺转圜心。
召还有命方乘传,
莫遣幽人气象侵。
诗中描述了一位使者在幽静的亭子中,竹竿深深,遮住了阳光。月光透过佛教的境界,投下清晰的影子,微风吹入僧人的院子,带来美妙的声音。诗人提到自己在国家中担任职务五年,掌握着权力,心中却仍然怀有补天的宏愿。召唤的命令已经下达,必须乘着传令的人回去,不要让幽静的生活被外界的气息所侵扰。
作者介绍:潘大临,宋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独特的意象而著称。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在当时颇有影响。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个宁静的环境中,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政治生活的思考。通过对幽静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权力与责任的深刻感悟。
这首诗通过描绘幽静的自然环境,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诗的开头以“使者旌麾开书阴”引入,展现了使者的使命感和权威感。紧接着,描绘了一个幽静的亭子,竹竿深深,象征着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月光与风的描写,既体现了自然之美,也传达了内心的清净和和谐。
随着诗句的深入,“活国五年持节手,补天三尺转圜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责任感与理想。然而,最后两句则反映出一种无奈与忧虑。召唤之命下达后,诗人希望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这种矛盾的心态,使得整首诗兼具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宁静与权力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责任的承担,反映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使者”所象征的是什么?
A. 权威与使命
B. 自然与宁静
C. 隐士与孤独
答案:A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补天三尺”象征着诗人内心的__。
答案:理想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环境是热闹的城市。
答案:错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