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大水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3 19:32:49

诗句

洚水应垂儆,高穹岂不仁。

发陈遵故事,执咎定何人。

岸落溪容改,山摧土色新。

伤心问耆旧,谁与吊斯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32:49

原文展示: 洚水应垂儆,高穹岂不仁。发陈遵故事,执咎定何人。岸落溪容改,山摧土色新。伤心问耆旧,谁与吊斯民。

白话文翻译: 洪水应当引起警惕,上天难道不仁慈吗?提及陈遵的旧事,承担责任的人究竟是谁?河岸崩塌,溪流的面貌改变,山体崩塌,土地的颜色焕然一新。伤心地询问老者,谁能来哀悼这些百姓。

注释:

  • 洚水:洪水。
  • 高穹:指上天。
  • 发陈遵故事:提及陈遵的旧事,陈遵是汉代官员,因治理水患有功。
  • 执咎:承担责任。
  • 耆旧:老者。

典故解析:

  • 陈遵故事:陈遵是汉代官员,因治理水患有功,此处提及可能是为了对比当前的治理情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民生的关切。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洪水灾害发生后,诗人对天命和人事的反思,表达了对受灾百姓的同情和对治理者的质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洪水的描绘,反映了自然灾害对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诗中“洚水应垂儆”一句,既是对天命的质疑,也是对人事的警示。诗人通过提及陈遵的旧事,暗示了对当前治理者的不满。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灾害的严重性和对人民的伤害。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表达了对受灾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洚水应垂儆:洪水应当引起警惕,暗示天命的不可预测和人事的应对不足。
  • 高穹岂不仁:上天难道不仁慈吗?对天命的质疑。
  • 发陈遵故事:提及陈遵的旧事,对比当前的治理情况。
  • 执咎定何人:承担责任的人究竟是谁?对治理者的质疑。
  • 岸落溪容改:河岸崩塌,溪流的面貌改变,自然灾害的直接后果。
  • 山摧土色新:山体崩塌,土地的颜色焕然一新,进一步强化灾害的严重性。
  • 伤心问耆旧:伤心地询问老者,表达对受灾百姓的同情。
  • 谁与吊斯民:谁能来哀悼这些百姓,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岸落溪容改,山摧土色新”,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形象性。
  • 拟人:如“高穹岂不仁”,将上天拟人化,表达对天命的质疑。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洪水的描绘,表达了对受灾百姓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同时也对天命和人事进行了质疑。

意象分析:

  • 洚水:洪水的意象,象征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力。
  • 高穹:上天的意象,象征不可预测的天命。
  • 岸落溪容改:自然景象的意象,象征灾害的直接后果。
  • 山摧土色新:自然景象的意象,进一步强化灾害的严重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洚水应垂儆”一句的含义是? A. 洪水应当引起警惕 B. 洪水应当被赞美 C. 洪水应当被忽视 答案:A

  2. 诗中提及的“陈遵故事”是指? A. 陈遵的治理水患有功 B. 陈遵的失败经历 C. 陈遵的个人生活 答案:A

  3. 诗中“谁与吊斯民”一句表达的情感是? A. 愤怒 B. 同情 C. 冷漠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民生的关切。

诗词对比:

  • 黄公度的《大水二首 其二》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但黄公度的诗更侧重于对自然灾害的描绘和对治理者的质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公度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杜甫诗选》:收录了杜甫的诗作,有助于对比分析。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 其四 水调歌头 其三 题壁二首 祷正一真君 绝句 满江红·人世何为 西江月·万汇阳春吐秀 西江月·达磨西来说道 西江月·面目本来是道 水调歌头·我有一竿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卬的词语有哪些 情杂 人世沧桑 民怨神怒 急效近功 三百篇 水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豸字旁的字 本缺 包含邻的词语有哪些 鞭约近里 浑水摸鱼 雨顺风调 麦字旁的字 斤斗云 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