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0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00:22
原文展示:
避暑寓祇园,黎明度远村。桑麻迷杜曲,鸡犬散桃源。径草细将合,溪流深不喧。幽怀未能惬,城郭已朝暾。
白话文翻译:
为了避暑,我住在祇园,黎明时分穿越遥远的村庄。桑树和麻田在杜曲一带迷蒙,鸡犬在桃源般的村落中散开。小路上的草细细地将要合拢,溪流深邃而不喧闹。我内心的幽静情怀未能完全满足,城市的轮廓已经迎来了朝阳。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梅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反映了宋代文人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避暑时清晨归家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喧嚣的疏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归家的场景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桑麻迷杜曲,鸡犬散桃源”一句,用桃源的意象比喻宁静的乡村生活,而“径草细将合,溪流深不喧”则进一步以自然景物的静谧来映衬诗人内心的宁静。然而,“幽怀未能惬,城郭已朝暾”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不满足,以及对城市生活的无奈接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清晨归家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喧嚣的疏离感。诗中的自然景色和宁静氛围,与诗人内心的不满足和城市的喧嚣形成了对比,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祇园”指的是什么地方? A. 佛教寺庙 B. 城市 C. 乡村 D. 山林
“鸡犬散桃源”中的“桃源”比喻了什么? A. 城市 B. 乡村 C. 山林 D. 理想中的宁静乡村
诗中的“幽怀未能惬”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满足 B. 不满足 C. 喜悦 D. 悲伤
答案:1. A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