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石门戍》

时间: 2025-05-07 09:32:00

诗句

到此空思吴隐之,潮痕草蔓上幽碑。

人来皆望珠玑去,谁咏贪泉四句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32:00

原文展示:

石门戍
作者: 李群玉 〔唐代〕
到此空思吴隐之,
潮痕草蔓上幽碑。
人来皆望珠玑去,
谁咏贪泉四句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石门戍处的感慨和思索。他来到这里,想起了吴隐之(吴道子),潮水留下的痕迹与草蔓交织在一起,掩盖了幽静的石碑。路过的人们都在向着宝贵的珠玑而去,却没有人吟咏那关于贪泉的四句诗。


注释:

字词注释:

  • 空思:空荡荡地思念,怀念。
  • 吴隐之:指吴道子的别号,著名的画家,象征才华与艺术。
  • 潮痕:潮水退去后留下的痕迹。
  • 草蔓:生长的草和藤蔓,意指自然的覆盖。
  • 幽碑:隐秘的石碑,象征历史的沧桑。
  • 珠玑:珍贵之物,通常指诗文的精华。
  • 贪泉:古代传说中的泉水,象征贪婪与欲望。

典故解析:

  • 吴隐之:借用吴道子的名,寓意对艺术的追求与怀念。
  • 贪泉: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意指对物质的贪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有诗作留存。其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抒发离愁别绪,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边塞,诗人面对自然和历史的沧桑,感慨时光流逝与人性的贪婪,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石门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石门戍的感慨。开篇“到此空思吴隐之”,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人物相联系,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怀念。接下来的“潮痕草蔓上幽碑”,则用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显苍凉的氛围。这一联不仅是对环境的描绘,更是对历史的思考,诗人似乎在感叹历史的遗忘与时间的流逝。

“人来皆望珠玑去”一句,表现出世人的贪婪与追求,尤其是在面对物质财富时,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这与最后一句“谁咏贪泉四句诗”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对物质的讽刺与对精神的渴求相交织,展现了唐代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当下的反思,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价值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到此空思吴隐之:诗人来到这里,空荡荡地想念吴道子,表达了对才华与艺术的怀念。
  2. 潮痕草蔓上幽碑:潮水留下的痕迹与草藤交织,覆盖了石碑,象征着历史的遗忘与时间的推移。
  3. 人来皆望珠玑去:路过的人们只顾追逐珍贵的东西,反映出社会的物质追求。
  4. 谁咏贪泉四句诗:没有人吟诵关于贪污与欲望的诗句,表现出对精神文化的忽视。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人们的行为与诗人的思索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主题。
  • 意象:潮痕、草蔓、幽碑等意象,营造出历史的沉重感。
  • 反问:最后一句以反问形式,激发读者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对物质追求的批判与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潮痕: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痕迹。
  • 草蔓:自然的生长,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历史的掩埋。
  • 幽碑:隐秘的历史,象征被遗忘的文化与记忆。
  • 珠玑:象征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吴隐之”指的是谁? A. 诗人
    B. 著名画家吴道子
    C. 唐代皇帝

  2. “潮痕草蔓上幽碑”中的“幽碑”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历史的遗忘
    C. 自然的美

  3. 诗中提到的“贪泉”是指什么? A. 一种泉水
    B. 物质的贪婪
    C. 艺术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李群玉的《石门戍》则更关注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思考,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李群玉研究》

相关查询

鹧鸪天四首 其二 鹧鸪天十九首 其四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 其一 徐俟斋画山水屏题词 鹧鸪天 其二 吊闻一多遇难处 鹧鸪天(六十日再赋) 鹧鸪天 代作 鹧鸪天 鹧鸪天 为颜蛰廞题杨孟在画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起爆 穷妙极巧 营结尾的成语 驴唇不对马口 燕巢于幕 寸字旁的字 松明火 一彼一此 户字头的字 老成之见 女开头的成语 韦字旁的字 重轻 丿字旁的字 包含牝的词语有哪些 判解 虚国 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