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5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9:32
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
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衔浪飞。
灵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
绿草斜烟日暮时,笛声幽远愁江鬼。
雷声轰鸣,电光闪烁,像三千个儿郎般奔腾,
彩色的船只划桨,迎着初升的阳光。
江水喧闹,鼓声震天,鱼鳞般的甲胄在水面翻动,
三十六条龙船紧随浪涛,飞速前行。
灵均昔日投身湘水而死,
他的灵魂千古沉没在湘江之中。
日暮时分,绿草斜映烟雾,
悠远的笛声传来,令人忧伤的江鬼在哀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诗人,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端午节竞渡时,借助龙舟赛的热闹气氛,抒发了对历史和英雄人物的追思,体现了对屈原的敬仰与悼念。
这首诗以竞渡为背景,描绘了壮丽的江河景象,同时通过对屈原投湘的追忆,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深思与对生命的感慨。首句“雷奔电逝三千儿”,以雷电交加的景象引入,生动展现了竞渡的激烈场面;接着“彩舟画楫射初晖”,展现出船只在晨光中的绚丽,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喧闹的江面与飞驰的龙船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竞争的紧张气氛与团结拼搏的精神。
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屈原的思考,诗人通过对“灵均昔日投湘死”的追忆,表达了对伟大灵魂的哀悼与怀念,表现出古代诗人对忠诚与牺牲的尊重。最后一句“笛声幽远愁江鬼”,则将情感推向高峰,笛声的悠远与江鬼的愁苦交织在一起,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伤与对历史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竞渡的场景和对屈原的追忆,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灵均”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江鬼”主要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