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4:50
草舍三家市,芦林半里城。
滩乾去船涩,溪净露沙明。
鸟迹不见过,蚌胎随处生。
水心石人立,遥望似相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桃园场景,三户人家组成的小市镇坐落在草舍之中,靠近半里长的芦苇林。河滩干涸,船只难以行驶,溪水清澈,沙粒闪耀着光芒。鸟儿的踪迹已经不见,河蚌的幼卵则随处可见。水中心的石人静静矗立,远远望去似乎在向人招手。
在古代诗词中,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感或表达哲理。本诗虽然没有直接的典故引用,但“水心石人”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对人类存在的思考。
作者介绍:汪梦斗,字仲明,号汴山,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自然景色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乡村风光,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桃园》是一首展现田园风光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场景,三户人家依偎在草舍中,周围是茂密的芦苇林,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体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
“滩乾去船涩,溪净露沙明”一句,通过对水的描写,揭示了自然的变化与人类生活的相互影响。诗人用“鸟迹不见过”来表现这一带的宁静,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珍视与向往。最后一句“水心石人立,遥望似相迎”则通过石人这一意象,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沟通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静谧与深邃。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清晰的意象,以及流畅的节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给人以宁静而美好的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生态的珍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桃园》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水心石人”象征着什么?
“滩乾去船涩,溪净露沙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