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2:27
塞上曲寄少司马苏允吉 其三
作者:谢榛 〔明代〕
边柳萧条带落晖,
长城北去是金微。
健儿跃马西山下,
射得双狼雪里归。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景象:边上的柳树已经萧条,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长城向北延伸,映衬着金色的光辉。勇敢的士兵骑马在西山下飞奔,成功地在雪地里猎回了两只狼。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边塞的描写和勇士的形象常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象征着保家卫国的精神。边塞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常以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英勇的士兵为主题,反映了士人对家国的情感和对战争的思考。
谢榛(约1560-1620),明代诗人,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以边塞为题材,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友人的思念。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边疆战事频繁之时。谢榛通过这首诗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抒发了对边塞生活的感慨。
《塞上曲寄少司马苏允吉 其三》是一首描绘边塞景象的诗,生动地反映了战士在边疆的生活状态。诗中“边柳萧条带落晖”两句,以萧瑟的柳树和夕阳的余晖开篇,便营造出了一种孤寂的边塞氛围,令人感受到边疆的荒凉与寂寞。接着,诗人转向壮丽的长城,写到“长城北去是金微”,这里用金色的光辉来描绘长城,既突出其雄伟,也暗含对国家的希望与荣耀。
后两句“健儿跃马西山下,射得双狼雪里归”则生动地描绘了士兵的英勇形象,展现了他们在严酷环境中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猎狼的情景,诗人不仅表现出士兵们的勇敢,也反映出边塞生活的艰辛与挑战。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交织了浓烈的情感和勇士的豪情,深刻表现了对国家、对友人的思念与寄托。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表现了战士们的勇敢、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关怀,展现了一种悲壮而又美丽的情感基调。
诗中的“边柳”指的是什么?
A. 城市的柳树
B. 边境的柳树
C. 庭院的柳树
D. 河边的柳树
诗中“健儿跃马”表现了士兵的什么特点?
A. 温柔
B. 勇敢
C. 迟钝
D. 迷茫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什么?
A. 热带雨林
B. 边塞雪地
C. 江南水乡
D. 山中草坪
答案:1. B 2. B 3. B
《出塞》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与《塞上曲》的长城描写相呼应,皆展现了边塞的壮丽与英雄气概。王昌龄的诗更侧重于表达思乡之情,而谢榛则强调了边塞生活的勇敢与挑战。
以上内容涵盖了《塞上曲寄少司马苏允吉 其三》的各个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