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5:36
原文展示:
敷水卢校书
黄滔 〔唐代〕
九霄无诏下,何事近清尘。
宅带松萝僻,日唯猿鸟亲。
吟高仙掌月,期有洞庭人。
莫问烟霞句,悬知见岳神。
白话文翻译:
天空中没有诏书传来,为何要接近这清高的尘世。
住宅周围松树和藤萝环绕,显得僻静,平日里只有猿猴和鸟儿为伴。
吟诗时,仿佛置身于仙人掌上的月光之下,期待着能与洞庭湖畔的人相会。
不要问那些描绘烟霞的诗句,因为我知道,我已见到了山岳的神灵。
注释:
- 九霄:指天空极高处,比喻朝廷。
- 诏: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 清尘:指清高脱俗的尘世。
- 松萝:松树和藤萝,常用来形容幽静的环境。
- 仙掌月:形容月光下的仙境般景象。
- 洞庭人:指洞庭湖畔的人,可能指诗人期待相会的朋友或知己。
- 烟霞句: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句。
- 岳神:山岳的神灵,这里可能指诗人感受到的自然之灵。
诗词背景:
黄滔是唐代诗人,其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这首诗可能反映了诗人对朝廷的失望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九霄无诏下”可能暗示诗人对朝廷的不满或对仕途的失望,而“宅带松萝僻”和“日唯猿鸟亲”则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和与自然的亲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朝廷的冷漠和自然的亲近,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意象如“松萝”、“猿鸟”、“仙掌月”等,都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 首句“九霄无诏下”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失望,暗示了诗人对仕途的放弃。
- 第二句“何事近清尘”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清高脱俗生活的追求。
- 第三句“宅带松萝僻”和第四句“日唯猿鸟亲”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和与自然的亲近。
- 第五句“吟高仙掌月”和第六句“期有洞庭人”则通过浪漫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知己的期待。
- 最后两句“莫问烟霞句,悬知见岳神”则通过神秘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对自然之灵的敬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九霄”比喻朝廷,“仙掌月”比喻月光下的仙境。
- 拟人:如“日唯猿鸟亲”中的“亲”字,赋予猿鸟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宅带松萝僻,日唯猿鸟亲”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朝廷的失望和对自然的亲近的对比,诗人传达了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
意象分析:
- 松萝:象征幽静和隐居。
- 猿鸟:象征与自然的亲近和隐居生活的宁静。
- 仙掌月:象征浪漫和神秘的自然之美。
- 洞庭人:象征知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 岳神:象征自然之灵和对自然的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九霄无诏下”暗示了诗人对什么的不满?
A. 朝廷
B. 自然
C. 社会
D. 家庭
- 诗中“宅带松萝僻”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A. 繁华
B. 幽静
C. 热闹
D. 繁忙
- 诗中“吟高仙掌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孤独
B. 浪漫
C. 悲伤
D. 愤怒
- 诗中“莫问烟霞句”中的“烟霞”指的是什么?
A. 朝廷
B. 自然景色
C. 社会
D. 家庭
答案:
- A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黄滔的《敷水卢校书》中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则更侧重于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自然景色的美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黄滔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黄滔的诗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