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汉上友人》

时间: 2025-05-04 05:22:03

诗句

襄汉多清景,东游已不能。

蒹葭照流水,风雨扑孤灯。

献赋闻新雁,思山见去僧。

知君北来日,惆怅亦难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22:03

原文展示:

寄汉上友人 黄滔 〔唐代〕 襄汉多清景,东游已不能。 蒹葭照流水,风雨扑孤灯。 献赋闻新雁,思山见去僧。 知君北来日,惆怅亦难胜。

白话文翻译:

襄汉地区风景清丽,但我已无法东游。 芦苇映照着流水,风雨扑打着孤灯。 听到新雁南飞,想到献赋之事;思念山中景致,见到离去的僧人。 知道你北来的时候,我的惆怅也难以承受。

注释:

  • 襄汉:指襄阳和汉水流域,位于今湖北省。
  • 蒹葭:芦苇。
  • 献赋:指向朝廷献上诗文,表达忠诚或请求。
  • 惆怅:忧愁,失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滔寄给在汉水流域的朋友的,表达了自己因故不能东游的遗憾,以及对朋友的思念和内心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襄汉地区的清丽风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因故不能东游的遗憾和对朋友的深切思念。诗中“蒹葭照流水,风雨扑孤灯”一句,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献赋闻新雁,思山见去僧”则进一步通过新雁和离去的僧人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对山中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襄汉多清景,东游已不能。”:诗人首先赞美襄汉地区的美景,但随即表达了自己因故不能东游的遗憾。
  • “蒹葭照流水,风雨扑孤灯。”:通过蒹葭和流水的意象,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而风雨扑打孤灯则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
  • “献赋闻新雁,思山见去僧。”:新雁南飞象征着季节的变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献赋之事的关注;离去的僧人则象征着诗人对山中宁静生活的向往。
  • “知君北来日,惆怅亦难胜。”: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内心的惆怅,情感真挚。

修辞手法:

  • 比喻:“蒹葭照流水”中的“照”字,比喻芦苇映照在流水上,形象生动。
  • 拟人:“风雨扑孤灯”中的“扑”字,赋予风雨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句的动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内心的惆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意象分析:

  • 蒹葭:象征着自然的美景,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
  • 孤灯:象征着诗人的孤独和凄凉。
  • 新雁: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诗人对献赋之事的关注。
  • 去僧:象征着诗人对山中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蒹葭照流水”中的“照”字是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2. 诗中“风雨扑孤灯”中的“扑”字是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献赋闻新雁”中的“新雁”象征着什么? A. 季节的变迁 B. 诗人的孤独 C. 诗人的思念 D. 诗人的惆怅
  4. 诗中“思山见去僧”中的“去僧”象征着什么? A. 诗人的孤独 B. 诗人的思念 C. 诗人的惆怅 D. 诗人的向往

答案:

  1. A
  2. B
  3. A
  4.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朋友的思念。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的宁静生活,与诗中的“思山见去僧”相呼应。

诗词对比:

  • 黄滔的《寄汉上友人》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但黄滔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孤独和无奈,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黄滔的全部诗作,是研究黄滔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创作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叠前 重赠二首 柳州寄京中亲故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茅檐下始栽竹 放鹧鸪词 禅堂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舞曲歌辞。白纻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贵人贱己 两点水的字 阿买 夺劳 明徽 包含盒的词语有哪些 艺术品 包含如的成语 狼心狗肺 幾字旁的字 竹字头的字 词钝意虚 三兽渡河 香字旁的字 旡字旁的字 铜壶漏断 习焉不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