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1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8:58
原文展示:
王客女,春花面,璞玉躯,青年已许东家夫。如何君王乱礼法,合欢重绾双罗襦。感君恩,侍君酒,但念高堂父与母。愿君知妾心,使妾东家奉箕帚。君一怒,父万里。魂飞鸾刀逐父死,不殉牵羊秦国鬼。
白话文翻译:
王家的女儿,面如春花般娇艳,身似未经雕琢的璞玉,年轻时已许配给东家的丈夫。为何君王要扰乱礼法,重新系上双层罗襦,象征合欢。感激君王的恩宠,侍奉君王饮酒,但心中始终挂念着高堂上的父母。希望君王能理解我的心意,让我回到东家,履行妻子的职责。君王一怒之下,父亲远在万里之外。灵魂随鸾刀飞去,追逐父亲至死,不愿成为牵羊献祭的秦国鬼魂。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著名诗人,字廉夫,号铁崖,浙江绍兴人。他的诗风豪放,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命运的束缚和女性对自由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杨维桢对当时社会礼法混乱、女性命运多舛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一个女子的遭遇,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对礼法混乱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一个女子的自述,展现了她对自由和家庭的渴望,以及对不合理命运的反抗。诗中“春花面”、“璞玉躯”等意象,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和纯洁,而“合欢重绾双罗襦”则暗示了她被迫改变婚姻状态的无奈。女子对君王的感激与对父母的思念交织,表达了她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最后,“魂飞鸾刀逐父死,不殉牵羊秦国鬼”展现了女子为追随父亲而死的决心,以及对不合理命运的坚决反抗。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女子命运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女性对自由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王客女,春花面,璞玉躯,青年已许东家夫。
如何君王乱礼法,合欢重绾双罗襦。
感君恩,侍君酒,但念高堂父与母。
愿君知妾心,使妾东家奉箕帚。
君一怒,父万里。
魂飞鸾刀逐父死,不殉牵羊秦国鬼。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女子的遭遇,表达了女性对自由和家庭的渴望,以及对不合理命运的反抗。诗中女子对君王的感激与对父母的思念交织,展现了她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最后,女子为追随父亲而死的决心,以及对不合理命运的坚决反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女性对自由的渴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春花面”形容的是: A. 女子的面容 B. 春天的花朵 C. 女子的衣裳 D. 女子的性格
“合欢重绾双罗襦”暗示了: A. 女子自愿改变婚姻状态 B. 女子被迫改变婚姻状态 C. 女子对君王的感激 D. 女子对父母的思念
诗中女子最终的选择是: A. 追随君王 B. 回到东家 C. 追随父亲而死 D. 成为秦国鬼魂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