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古墓》

时间: 2025-05-06 02:00:47

诗句

石麟阙耳笋生苔,要读丰碑与客来。

精舍荒凉僧已出,瓦墙一朵佛桑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0:47

古墓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石麟阙耳笋生苔,要读丰碑与客来。
精舍荒凉僧已出,瓦墙一朵佛桑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的墓地,石制的阙楼上长满了青苔,仿佛在耳边低语;来访的人要仔细阅读那丰碑上的文字。荒凉的精舍里,僧人已经离开,只有瓦墙上盛开的佛桑花,静静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注释:

  • 石麟阙: 古代建筑的一种,形似龙的石雕。
  • 耳笋生苔: “耳笋”指的是一种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植物,形象地描绘出墓地的荒凉景象。
  • 丰碑: 纪念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石碑。
  • 精舍: 古代佛教寺庙或僧人居住的地方。
  • 佛桑: 可能指的是一种植物,寓意佛教的宁静与禅意。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丰碑”常常象征着历史和记忆,表明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追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景龙,号孟容,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风格洒脱,情感真挚。他的诗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对古代遗迹的感慨有关,时代变迁带来的荒凉与失落感,反映了对历史的追思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座古墓的景象,引发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开头的“石麟阙耳笋生苔”,生动地展现了岁月的无情,古老建筑上的苔藓和耳笋共同勾画出一种苍凉的美感。诗人通过对丰碑的提及,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探索,同时也暗含了对来者的期许,希望他们能用心去读懂历史的深意。接下来的“精舍荒凉僧已出”,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荒凉感,僧人的离去仿佛象征着信仰的缺失和人心的变迁。最后一句“瓦墙一朵佛桑开”,在荒凉之中绽放出一朵花,既是对生命顽强的赞美,也隐含着对佛教文化的敬仰,表现出一种在困境中仍然追寻希望的态度。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古墓的生动画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石麟阙耳笋生苔: 描述墓地的荒凉,石头上的苔藓与耳笋交织,暗示时间的流逝。
    2. 要读丰碑与客来: 提醒后来者要仔细阅读历史的丰碑,体现对历史的重视。
    3. 精舍荒凉僧已出: 荒凉的精舍,僧人已离去,暗示了信仰的缺失。
    4. 瓦墙一朵佛桑开: 在荒凉中仍有生命的象征,佛桑花的开放寓意着希望与重生。
  • 修辞手法:

    1. 比喻: “耳笋”比喻生命的坚韧,苔藓则象征着时间的无情。
    2. 对仗: 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顽强并存,传递出一种在困境中寻求希望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石麟阙: 代表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 丰碑: 象征历史记忆与荣耀。
    • 荒凉: 反映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 佛桑: 寓意希望与信仰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丰碑”主要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历史
    • C. 财富
    • D. 自然
  2. 填空题: 诗中“精舍荒凉僧已出”表达了对____的思考。

  3. 判断题: 该诗的主题是对历史遗迹的赞美。 (对/错)

答案:

  1. B
  2. 信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牧:同样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命的感慨。
  • 《登高》 by 杜甫:对人生与历史的深刻反思,情感丰富。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的《古墓》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以自然景物映射人心,前者更注重历史的沉淀与思考,后者则倾向于心灵的宁静与安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古诗文选读与赏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访茶村先生不值 山中纪咏 其二 奉敕题古瓷琴 恭和御制太液冰嬉元韵 恭和御制玉瓮歌元韵 恭和御制木变石歌元韵 恭和御制和侍郎沈德潜纪恩诗四首元韵 其四 恭和御制和侍郎沈德潜纪恩诗四首元韵 其三 恭和御制和侍郎沈德潜纪恩诗四首元韵 其二 恭和御制和侍郎沈德潜纪恩诗四首元韵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宝盖头的字 品目繁多 咬文啮字 差补 遗风余韵 包含歹的词语有哪些 硬撑门面 名山胜川 席丰履厚 見字旁的字 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同心协德 音字旁的字 小字头的字 案衍 又字旁的字 强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