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挽唐伯玉常卿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2 00:48:58

诗句

久欲携莼鲫,呻吟去未能。

甫封陶母墓,俄吊董生陵。

言立何曾死,骚招更不应。

那须论宿草,身尽泪方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48:58

原文展示:

久欲携莼鲫,呻吟去未能。
甫封陶母墓,俄吊董生陵。
言立何曾死,骚招更不应。
那须论宿草,身尽泪方冰。

白话文翻译:

我早就想带着莼菜和鲫鱼,
可惜一直未能成行。
刚刚为陶母的墓地封土,
又匆忙前来吊唁董生的陵墓。
言语中何曾真的死去,
骚人之情却愈发无应。
哪里还需要谈论往日的草木,
如今我心已尽,泪水化作冰霜。

注释:

  • 莼鲫:莼菜和鲫鱼,古人常将此二物作为美味,代表了对自然的向往与美好生活的憧憬。
  • 陶母:指陶渊明的母亲,诗中提到“封墓”表示对先人的缅怀。
  • 董生:指东晋诗人董其昌,常与陶渊明相提并论,象征着文人之间的情谊。
  • 骚招:指《离骚》,即屈原的作品,意指对情感的追求与呼唤。
  • 宿草:指已枯萎的草木,象征逝去的时间与生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天池,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对后世影响颇大。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刘克庄对友人唐伯玉、常卿的悼念之际,表达了对逝去朋友的深切怀念与悲痛之情,反映了古人对友情与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悼念,表达出诗人对生命、友情的深刻感悟。开头的“久欲携莼鲫”显示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呻吟去未能”却突显出他内心的无奈与悲伤。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诗歌情感更加丰富。

接下来的“甫封陶母墓,俄吊董生陵”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亡友的追思,也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对文学前辈的敬仰与对友谊的珍视。诗中提到的“骚招”,引发读者对屈原的思考,增强了对情感的共鸣。

最后,诗人用“身尽泪方冰”来总结整首诗的情感,表达了在悲痛中,心灵的冰冷与无奈。整首诗字句凝练,情感真挚,展现出诗人深刻的思考与情感的流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久欲携莼鲫,呻吟去未能: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暗示他内心的挣扎。
  2. 甫封陶母墓,俄吊董生陵:交代时间的紧迫与对友人的哀悼,展现出朋友间的深厚感情。
  3. 言立何曾死,骚招更不应:反思生死,感叹文人情怀的无奈与孤独。
  4. 那须论宿草,身尽泪方冰:强调内心的悲痛和对逝去光阴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莼鲫”与“陶母墓”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泪水化作冰霜,形象地表现出内心的悲痛与绝望。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对友人的悼念为主线,探讨了生命的短暂与友情的珍贵,表现出人对生活的渴望与对逝去的哀思。

意象分析:

  • 莼鲫:代表自然与生机,象征美好生活的向往。
  • 陶母墓、董生陵:历史与文化的象征,体现出对先贤的敬仰。
  • 泪与冰:情感的象征,表现出内心的苦痛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莼鲫”代表什么? A. 美食
    B. 友谊
    C. 生命
    答案:A

  2. “甫封陶母墓”中的“陶母”指的是谁? A. 陶渊明的母亲
    B. 陶渊明的妻子
    C. 陶渊明的朋友
    答案:A

  3. 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忧伤
    C. 兴奋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杜甫的悼亡诗都强调对友情与生命的思考,刘克庄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怀念,杜甫则展现出对家国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均体现出古代文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相见欢 相见欢 相见欢 其四 畏卢写赠填词图,烟波澹沱,晴雨异态,寤寐西湖,辄倚此调。 相见欢 其三 畏卢写赠填词图,烟波澹沱,晴雨异态,寤寐西湖,辄倚此调。 相见欢 其二 畏卢写赠填词图,烟波澹沱,晴雨异态,寤寐西湖,辄倚此调。 相见欢 其一 畏卢写赠填词图,烟波澹沱,晴雨异态,寤寐西湖,辄倚此调。 相见欢 其一 春晓 相见欢 游朴园 相见欢 次韵和绍禹 相见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所伤 隶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包含集的成语 炉甘石 迸息 田字旁的字 打马虎眼 痍毁 鄙言累句 疏影暗香 衮衣西归 发短心长 可同患,难处安 立刀旁的字 母字旁的字 包含袭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