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4:05
忆旧游 其一 闰八月初六夜,怀人次韵
作者:陈祖绶〔清代〕
一钩儿新月,钩上湘帘,半睇秋波。
只照人些子,半未云中下,斜影银河。
问离恨天消息,迢递奈秋何。
愿闰八今年,团圞处处,镜样重磨。
悲歌。满京国,是瘴雾蛮烟,暗泣姮娥。
零落霓裳部,更何时再整,归策明驼。
别后可能无恙,梦在雁门过。
拚醉倒尊前,离愁待消愁转多。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秋的夜晚,月亮如钩,挂在湘江的帘子上,轻轻地瞥见秋水的波澜。虽然月光只是照亮了人影的一部分,却似乎未从云中完全降下,斜影如银河般倾泻。诗人询问着天上的离恨消息,苦恼于秋天的遥远与无奈。期望今年的闰八月,能够团聚如同镜子般的重聚。
悲伤的歌声萦绕在京城,瘴气与烟雾交织,隐约听见嫦娥的暗泣。霓裳羽衣的舞步零落,未来何时才能再次整齐归来,乘坐明驼回家。分别后或许一切安好,梦中却在雁门徘徊。诗人决心在酒前醉倒,离愁似乎只会愈加繁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祖绶,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离别的惆怅与对故土的思念。他的作品融合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闰八月初六夜,正值秋季,诗人因思念故人而作。诗中流露出对故人的怀念与对团聚的渴望,反映出人们在离别后对亲情的追思。
《忆旧游 其一》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作,诗人在清幽的秋夜中,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对离别的愁苦。新月如钩,挂在湘帘之上,诗人用“半睇秋波”来描绘那一抹秋水的柔情,表现出对远方的眷恋。月光照在人的身影上,却又似乎未完全降下,暗示着离愁的沉重和未尽的思念。
“问离恨天消息,迢递奈秋何”,通过询问离恨,表达了对离别后的无奈和对秋天的感慨,仿佛一切都在远去,难以触及。接着“愿闰八今年,团圞处处,镜样重磨”,诗人渴望在这个特殊的时间里,能与亲友团聚,重温往日的快乐时光。
“满京国,是瘴雾蛮烟,暗泣姮娥”,描绘出京城的沉重氛围,瘴气与烟雾的交织,仿佛在暗示着人们的心情。嫦娥的暗泣,则是对孤独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故人深深的怀念和无尽的思考。
后半部分提到的“零落霓裳部,更何时再整”,更是将思念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重聚的渴望。最后的“拚醉倒尊前,离愁待消愁转多”,则是以酒浇愁,反映出诗人对离愁的无奈和愈加沉重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离别、思念的深刻感受,营造出一种既忧伤又美丽的意境。
逐句解析:
一钩儿新月,钩上湘帘,半睇秋波。
只照人些子,半未云中下,斜影银河。
问离恨天消息,迢递奈秋何。
愿闰八今年,团圞处处,镜样重磨。
悲歌。满京国,是瘴雾蛮烟,暗泣姮娥。
零落霓裳部,更何时再整,归策明驼。
别后可能无恙,梦在雁门过。
拚醉倒尊前,离愁待消愁转多。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念与离愁为主题,表现了对故人及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在秋夜的孤寂中,借助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感,渴望团圆的心情贯穿始终,形成了一种深邃而优雅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新月”象征着什么?
A. 结束
B. 希望与团圆
C. 失落
诗人对秋天的感受是?
A. 快乐
B. 无奈与遥远
C. 兴奋
“暗泣姮娥”中的姮娥象征了什么?
A. 欢笑
B. 孤独与思念
C. 旅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