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0:38
原文展示:
太常引·客中闻歌 项鸿祚 〔清代〕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白话文翻译:
杏花盛开,燕子飞舞,正是美好的春光。偏偏在这美好的春光里,这几日却是风雨凄凉。杨柳枝随风飘荡,桃花娇小可爱,我独自思量。正当我不想思量时,一阵箫声飘过墙来。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项鸿祚(约1798-1854),清代诗人,字梦得,号梅溪,浙江绍兴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太常引·客中闻歌》是在他客居他乡时所作,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项鸿祚客居他乡时,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风雨凄凉,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比美好的春光和突如其来的风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杏花开了燕飞忙”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而“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则突出了美好时光的短暂和无常。后两句“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则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最后一句“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以箫声为媒介,将诗人的情感与外界联系起来,增添了诗的意境和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家乡的思念。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和风雨的对比,诗人抒发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杏花开了燕飞忙”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秋天的萧瑟 B. 春天的生机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B
诗中“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时光的珍惜 C. 对时光的无常和无奈 D. 对冬天的怀念 答案:C
诗中“杨枝飘泊,桃根娇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借景抒情 答案:D
诗中“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中的“箫声”有什么作用? A. 表达诗人的孤独 B. 表达诗人的思乡 C. 将诗人的情感与外界联系起来 D. 表达诗人的无奈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