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

时间: 2025-04-30 05:08:55

诗句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08:55

原文展示: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白话文翻译:

北风席卷着雪花穿透了刀痕,在长城的窟窿里饮马更加寒冷。半夜里火光亮起,知道有敌人来袭,一时间大家齐心协力保卫贺兰山。

注释:

朔风:北风。 透刀瘢:刀痕穿透,形容风雪之猛烈。 饮马长城窟:指在长城的窟窿里饮马,形容边疆的艰苦环境。 火来:指敌人的火光,暗示敌人的到来。 贺兰山: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古代边防要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汝弼,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边塞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将士在严寒中坚守岗位,面对敌人来袭时的团结与勇敢。反映了唐代边疆将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严酷环境和将士们的英勇行为,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典型特征。首句“朔风吹雪透刀瘢”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北风的猛烈,刀瘢透雪,形象生动。次句“饮马长城窟更寒”进一步加深了边塞的艰苦环境。后两句“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则展现了将士们在危急时刻的团结和勇敢,体现了边塞将士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首句通过“朔风”和“透刀瘢”的意象,描绘了边塞的严寒和艰苦。 次句“饮马长城窟更寒”继续加深了边塞的艰苦环境,同时也暗示了将士们的坚韧不拔。 后两句“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则展现了将士们在危急时刻的团结和勇敢,体现了边塞将士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如“透刀瘢”夸张地描绘了风雪的猛烈,“饮马长城窟更寒”则通过对比加深了边塞的艰苦环境。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边塞的严酷环境和将士们的英勇行为,展现了唐代边塞将士的忠诚和牺牲精神,体现了边塞诗的典型特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朔风:象征着边塞的严寒和艰苦。 透刀瘢:形象地描绘了风雪的猛烈。 饮马长城窟:象征着边塞的艰苦环境。 火来:象征着敌人的威胁。 贺兰山:象征着边塞的防御和将士们的忠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透刀瘢”形容的是什么? A. 风雪的猛烈 B. 刀的锋利 C. 战士的伤痕 答案:A

  2. “饮马长城窟更寒”中的“长城窟”指的是什么? A. 长城的窟窿 B. 长城的城墙 C. 长城的堡垒 答案:A

  3. 诗中的“贺兰山”位于今天的哪个自治区? A. 宁夏回族自治区 B.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 内蒙古自治区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艰苦和将士的英勇。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的边塞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全唐诗》:收录了卢汝弼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中国古代边塞诗研究》:深入探讨了唐代边塞诗的特点和意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王都官官满还都 邵不疑厅薜荔及竹 赠学仙者 早春戏作呈范景仁 清明后二日同邻几景仁次道中首兴宗完秉国如 不寐 臧郎中挽歌二首 二月六日初见待漏房前柳色微绿欣然成咏 和昌言官舍十题·蜀葵 聂著作三舅谪官长沙作耐辱亭书来索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奋飞横绝 惵息 故失 霞旆 包含愆的词语有哪些 日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起合 分烟析生 歌舞升平 星火燎原 包含乞的成语 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兴阑 竖心旁的字 马生角 龠字旁的字 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