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虞文靖公书所赋鹤巢诗后》

时间: 2025-04-27 15:33:21

诗句

玉堂罢直发如丝,华盖当头戴笠时。

丁令去来沧海变,人间零落鹤巢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3:21

原文展示:

玉堂罢直发如丝,
华盖当头戴笠时。
丁令去来沧海变,
人间零落鹤巢诗。

白话文翻译:

在玉堂中,刚刚结束讲学,头发如丝般柔软;
在华盖下,正好戴上斗笠的时候。
丁令的来去,沧海也因此变了样,
人间的盛衰,仿佛只有这首鹤巢诗在流传。

注释:

  • 玉堂:指高雅的书斋或讲学的场所。
  • 发如丝:形容头发柔软,可能暗示年老或清闲。
  • 华盖:古代皇帝或高官的象征,一种高贵的斗篷。
  • 丁令:可能指历史上某位官员,象征变迁。
  • 沧海变:比喻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 鹤巢诗:比喻诗的孤独和优雅,象征着诗人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 1336-1378),明代著名诗人,字季良,号浩然,浙江人。他是“吴中四杰”之一,以诗歌和散文闻名。高启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人性和自然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背景可能是高启在回顾自己一生经历的同时,感慨世事变迁与个人境遇。作为一名身处仕途的文人,他在经历了政治的波折后,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玉堂”和“华盖”开头,展示了诗人高启在清闲与高贵的环境中,思索着人生的过往与变化。诗中的“丁令去来”则引入了历史的变迁,似乎在暗示个人命运与时代的紧密联系。最后一句“人间零落鹤巢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诗歌作为精神寄托的意义。整个诗歌意象鲜明,通过对比与反衬,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堂罢直发如丝:诗人描述自己刚刚结束学习,头发柔软如丝,暗示年岁已长,心境宁静。
  • 华盖当头戴笠时:华盖象征权贵,表示此刻的他身处高位,然而却选择了戴上斗笠,显得谦卑而不羁。
  • 丁令去来沧海变:丁令作为历史人物,象征着时代的变迁,诗人感叹世界在不断变化。
  • 人间零落鹤巢诗:人间的繁华与诗的孤独形成对比,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发如丝”,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头发的柔软。
  • 对仗: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衬:通过华盖与斗笠的对比,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思索。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经历与历史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和诗歌的深刻思考,表达出对美的追求与对过去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堂:象征高雅的学问与文化。
  • 华盖:代表权力与地位。
  • 鹤巢:象征孤独、清高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丁令”指代谁?

    • A. 一位历史人物
    • B. 诗人的朋友
    • C. 诗人的老师
    • D. 一位神话人物
  2. “玉堂”和“华盖”分别象征什么?

    • A. 学问和权力
    • B. 富贵和贫贱
    • C. 自由和束缚
    • D. 生活和死亡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高启的《题虞文靖公书所赋鹤巢诗后》与李白的《庐山谣》都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感悟,但高启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历史变迁,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诗词赏析》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上王尚书 赠远二首 采莲舟 十离诗。鹦鹉离笼 罚赴边上武相公二首 金灯花 酬人雨后玩竹 乡思(用前韵) 十离诗。犬离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殷充 百下百着 无以自解 包含西的词语有哪些 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赤字旁的字 衿襘 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甄心动惧 马字旁的字 旡字旁的字 客客气气 页字旁的字 经达权变 宴然 占役 包含钱的成语 咏仁 反文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