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小飞虹》

时间: 2025-05-03 09:42:06

诗句

初看卧波影,应恐雨崇朝。

过涧寻师去,端如度石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9:42:06

原文展示:

初看卧波影,应恐雨崇朝。
过涧寻师去,端如度石桥。

白话文翻译:

初次看到水面上波光粼粼的影子,应该是担心雨水在早晨来的时候会更加急促。
经过山涧寻求师父的指引,仿佛就像走过一座石桥一样。

注释:

  • 卧波影:水面上的波纹影子,形容水的状态。
  • :担心,害怕。
  • 崇朝:指清晨,可能有降雨来临。
  • 过涧:穿过山涧,形容行走的过程。
  • 寻师:寻找老师或向师傅请教。
  • 端如:就像,仿佛。
  • 度石桥:渡过石桥,形容行走的轻松与顺利。

典故解析:

诗中“过涧寻师去”暗示了求学的过程与艰辛,古代文人往往通过山水的游历来寻求知识与智慧,表现出一种对师长的尊敬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487年-1539年),字若愚,号季鹰,明代著名的诗人,代表着明代初期的文学风格。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以山水为题材,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姑苏杂咏》是高启在江南游历时写作的一组诗作,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这首诗描绘了水面和山涧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师长的敬仰。开头“初看卧波影”,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引人入胜,仿佛让人感受到一份宁静与悠然。但随之而来的“应恐雨崇朝”,则暗示了自然的变化无常,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忧虑和对天气的敏感。接下来的“过涧寻师去”,不仅展示了诗人行走的过程,还隐喻了求知的旅途,寻求智慧的艰辛与乐趣。而“端如度石桥”则将这份旅途的轻松与顺利呈现出来,给人以希望与光明的感觉。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初看卧波影:描绘了初见水面波光的美丽景象,表现诗人细腻的观察力。
  • 应恐雨崇朝:通过对天气的描绘,传达了对未来可能变化的忧虑。
  • 过涧寻师去: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求,表明诗人正在努力追寻智慧。
  • 端如度石桥:将寻师的过程比作轻松的过桥,寓意追求知识的顺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寻求师长的过程比作“度石桥”,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知识的追寻,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卧波影:象征着宁静与美好,表现了自然的魅力。
  • 雨崇朝:象征着变化与不安,暗示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 石桥:象征着通向智慧与知识的道路,体现了求知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初看卧波影”中的“卧波”指的是什么? A. 水面波纹
    B. 山峦
    C. 云彩

  2. “过涧寻师去”中“寻师”的意思是? A. 寻找朋友
    B. 寻找知识与智慧
    C. 寻找财富

  3.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绘
    B. 对师长的敬仰与求知的渴望
    C. 对雨水的恐惧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高启的《小飞虹》与王维的《鹿柴》同为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高启的诗更侧重于行走过程中的思考与情感,而王维则通过静谧的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禅意和内心的宁静。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艺术追求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杂言 送魏季羔游长沙觐兄 送鄂州张别驾襄阳觐省 送曹同椅 送庞判官赴黔中 送刘侍御 送李嘉祐正字括图书兼往扬州觐省 送柳震入蜀 送卢堪 送史泽之长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日无暇晷 泪脸 鄐诜丹桂 大瓠之用 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神清骨秀 聚精凝神 比字旁的字 属续 过厅 目字旁的字 怪象 釒字旁的字 行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摇头掉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