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5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1:18
洛阳春吟
作者: 邵雍 〔宋代〕
春归必意归何处,无限春冤都未诉。
欲托流莺问所因,子规又叫不如去。
春天的归来,必定有它归属的地方,但这无尽的春天冤屈却无法倾诉。想要借助流莺去询问原因,然而子规的啼叫又让我觉得不如离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邵雍(1016-1077),字子美,号退庵,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和理学家。他的诗风清新,注重自然与人情,擅长抒情,常以春天、月亮、山水为题材。
创作背景: 《洛阳春吟》创作于春季,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思考以及内心的孤独与烦恼。
《洛阳春吟》在看似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生机的同时,实际上却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首句“春归必意归何处”,开篇即引入对春天归属的思考,暗示着春天虽然带来了生机,却也伴随着未解的情感。接着的“无限春冤都未诉”更是道出一种无法倾诉的无奈,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却又无法融入其中,愁苦如影随形。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想借助流莺去问询春天的缘由,但又因为子规的哀叫而感到不如离去,隐喻着对现实的逃避与对过往的惋惜。流莺与子规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主题: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苦闷之间的矛盾。
整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流莺象征着春天的生机,而子规则代表着伤感与失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春日的复杂情感。通过这些意象与情感的交织,邵雍成功地传达了一种春天虽美,却难以抚慰内心孤独的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春天的归来与内心的孤独,体现出诗人在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苦闷之间的矛盾,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失去的哀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洛阳春吟》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流莺”象征什么?
诗中“子规”代表着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