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5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54:03
甘州(为小玉梅赋,并柬韩竹闲)
作者: 张炎 〔宋代〕
见梅花斜倚竹篱边。
休道北枝寒。
翠袖,情随眼盼,愁接眉弯。
一串歌珠清润,绾结玉连环。
苏小无寻处,元在人间。
何事凄凉蚓窍,向尊前一笑,歌倒狂澜。
叹从来古雅,欲觅赏音难。
有如此和声软语,甚韩湘风雪度蓝关。
君知否,挽樱评柳,却是香山。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依偎在竹篱旁的景象,别再说北边的梅枝多么寒冷。翠绿的衣袖随着眼神的期待而飘动,愁绪交织着眉弯。那一串串清润的歌珠,像是绾结成玉的连环。苏小(即苏轼的小女儿)在哪里寻觅,原来就在人间。是什么让凄凉的蚯蚓慢慢爬行,在酒杯前轻轻一笑,唱出惊涛骇浪的旋律。叹息古雅之音,想要找到这样的赏音却是困难。有这样的和声和柔软的话语,何其像韩湘的风雪穿越蓝关。你可知道,挽着樱花,评说柳树,恰恰是香山。
作者介绍:
张炎(约 1050-1120),字仲明,号秋水,南宋著名词人,擅长小令,风格清新婉约,常以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结合,表现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可能在闲暇时与友人讨论梅花与竹子的美丽,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情感的细腻表达。
张炎的《甘州》通过梅花与竹子的意象,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深刻理解。诗中梅花的倩影斜倚在竹篱旁,既描绘出了一幅静谧的画面,又引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诗句“翠袖,情随眼盼,愁接眉弯”,在描绘女子美丽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暗示着爱情的无奈与期盼。接下来的“歌珠清润,绾结玉连环”,则将声音与珠宝相结合,体现出音韵之美,增强了整首诗的艺术感。
诗中“苏小无寻处,元在人间”的句子,更是表现出诗人对友人(苏小)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事的感慨,似乎在说,真正的美好与幸福并不遥远,而在我们身边。最后的“挽樱评柳,却是香山”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种情感的细腻与自然的描绘,展示了南宋词人的艺术追求与人文精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与竹子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与对友人深切的思念。诗人对古雅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感悟交织在一起,体现了对人生的哲思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张炎
C. 苏轼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苏小”是指谁的女儿?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白居易
“歌珠清润”中的“清润”指的是什么?
A. 音乐的清脆
B. 水的清澈
C. 诗的意境
D. 花的香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炎与苏轼的诗作都涉及对自然的描绘与人情的表达。苏轼的《水调歌头》更多的是对月亮的思考与人生的哲理,而张炎则通过清新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梅花与友人的深切情感,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