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3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33:09
《踏莎行(春日有感)》
作者:辛弃疾
萱草斋阶,芭蕉弄叶。
乱红点点团香蝶。
过墙一阵海棠风,
隔帘几处梨花雪。
愁满芳心,酒潮红颊。
年年此际伤离别。
不妨横管小楼中,
夜阑吹断千山月。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诗人在斋院的台阶上看见了萱草,芭蕉的叶子轻轻摇曳,花瓣飘落,像是团团香蝶飞舞。墙外吹来一阵海棠花的风,窗帘后几处梨花雪般的白色花朵映入眼帘。诗人的心中愁苦满盈,酒饮之后脸颊微红。年年在这个时候总是感伤离别,何不在小楼中随意弹奏,直至夜深,月光穿透千山,令人心醉。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和抗金名将。他的词作风格豪放、激昂,常以英勇的气概和深沉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壮丽的山河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此词创作于春日,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与思考,抒发了对离别的感伤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辛弃疾的生活经历与国家的动乱,使他在春日的美景中感受到深切的愁苦。
《踏莎行(春日有感)》是一首典型的辛弃疾词作,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词的开头描绘了春日的自然景色,萱草和芭蕉的生动形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随之而来的“乱红点点团香蝶”,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引发了读者的视觉联想,仿佛春风拂面,花香扑鼻。诗人通过“过墙一阵海棠风,隔帘几处梨花雪”,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紧密相连,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接下来的两句“愁满芳心,酒潮红颊”,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融合,展现了诗人在快乐与忧伤之间的摇摆。诗人在饮酒后脸颊微红,似乎想要借酒消愁,但内心的愁苦却难以消解。最后的“年年此际伤离别”,更是将主题推向高潮,表达了每年在同一时节都感受到的离别之痛。
全词以“夜阑吹断千山月”收尾,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感悟。在悠扬的乐曲中,诗人似乎找到了超脱现实、解脱心灵的方式,带有一种洒脱的情怀。整体而言,这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辛弃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离别的无奈。
整首词通过描绘春日美景,表达了对人生离别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了辛弃疾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内心的愁苦。
《踏莎行(春日有感)》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辛弃疾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梨花雪”形容的是什么?
A. 雪花
B. 梨花的洁白
C. 海棠花
D. 萱草
诗人在词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愁苦
C. 愤怒
D. 厌倦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