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1:33
渡江二首
李弥逊 〔宋代〕
山形虎脊高低去,
帆影鱼鳞远近来。
已到江南望江北,
更留青眼为谁开。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的景象,山的轮廓如同虎的脊背,起伏不平,远处的船影在水面上如同鱼鳞般闪烁。诗人已经到达江南,望着江北的方向,不禁思索:这份美景究竟是为谁而留?
作者介绍:李弥逊,字子华,号青衫,宋代诗人,曾任官职,因其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而著称。李弥逊的诗风清新俊逸,善于捕捉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李弥逊的旅行过程中,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他对江南的热爱和对人生意义的探寻。
《渡江二首》通过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种自然和谐的境界。诗的开头“山形虎脊高低去”不仅形象地描绘出山的轮廓,也暗示了自然的变化和起伏。接下来的“帆影鱼鳞远近来”则通过细腻的比喻,将水面上帆船的影子与鱼鳞相提并论,展现了水波荡漾的动感和美丽。
当诗人到达江南,目光投向江北,“已到江南望江北”,这一句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地理上的转变,更是心境的变化。诗人在美丽的自然面前,心中不免生出思索:“更留青眼为谁开”,这一反问不仅突显了诗人对美景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思索的情怀。诗中蕴含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使全诗在描绘景色的同时,升华到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山形虎脊”主要描绘了什么?
“帆影鱼鳞”中的“鱼鳞”比喻了什么?
诗人到达江南后,向何处望去?
答案:1. A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