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0:1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0:11:53
苏轼的《棕笋》
赠君木鱼三百尾,中有鹅黄子鱼子。
夜叉剖瘿欲分甘,箨龙藏头敢言美。
愿随蔬果得自用,勿使山林空老死。
问君何事食木鱼,烹不能鸣固其理。
我送你三百尾木鱼(指竹笋),里面藏着鹅黄的鱼子。
夜叉剖开瘿瘤想要分享甘美的滋味,箨龙藏头却敢说它的美。
我希望能和蔬果一起使用,别让山林空落而老去。
我问你为何要吃木鱼,烹煮却不能发出鸣声,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以豪放、旷达著称,具有深厚的生活体验及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生活清苦,情感复杂。他以竹笋为喻,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情的关怀。
《棕笋》通过竹笋这一自然意象,表达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竹笋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而诗中提到的“木鱼”则揭示了生活中的艰辛与不易。苏轼以幽默、讽刺的方式提出了对自然与人心的思考,呼吁人们珍惜自然的馈赠,不要让资源空耗而死去。此外,诗中“问君何事食木鱼”的反问,既是对他人生活方式的质疑,也是对自己生活境遇的反思,体现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珍惜自然、关爱生命的主题,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深刻洞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棕笋》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诗中“木鱼”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夜叉”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春望》中,诗人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与苏轼的《棕笋》在情感基调上有共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