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2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27:52
容膝
作者: 华岳 〔宋代〕
具体功非远,全躯恨已消。
安禅须足膝,觅句敢成摇。
悔不身齐足,时当事半腰。
行人只蒲伏,何处得逍遥。
这首诗的意思是:某些具体的功夫并不遥远,但我全身的恨意已经消失。要想安静修禅,必须得用双膝支撑,想要写出句子却不敢轻易摇动(心思)。我后悔没有把身心调和,正当这个时候,事情却半途而废。行人只是趴伏在地,哪里才能得到真正的逍遥呢?
华岳,字不详,生平及大致活动年代不清,作为宋代诗人,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修身养性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本诗创作于一个修行的时刻,华岳可能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修行的真谛。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们常用诗歌表达内心的追求与感悟。
《容膝》一诗,通过对修禅和人生状态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和对外界纷扰的反思。诗中“具体功非远”的开头,传达了修行并非遥不可及,但随之而来的“全躯恨已消”则暗示了过去的种种情绪已然消散,心境的变化为修行创造了条件。
在“安禅须足膝”中,诗人提及了修行的具体姿势,强调了身心的统一与专注。接下来的“悔不身齐足”,则表现了对自己修行状态的不满与自责,反映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反思。
最后的“行人只蒲伏,何处得逍遥”,将诗人对自由自在状态的渴求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整体而言,诗人在表面上探讨修行,实际上却是在探讨内心的宁静与人生的无奈,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整首诗探讨了内心的修行与外在的困扰之间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心灵自由的渴望与对现实无奈的深思。
《容膝》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王维
C. 华岳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安禅须足膝”强调了什么?
A. 身体的舒适
B. 修行的专注
C. 诗歌的创作
D. 自由的追求
诗的最后一句“何处得逍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自由的渴望
C. 对人际关系的反思
D. 对诗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