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2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25:40
阴阴翠竹销虚堂,
竹外青山半出墙。
七尺龙牙消白昼,
便应题作小秋霜。
在这阴郁的翠竹环绕的空虚堂中,
竹子外面青山的一半露出墙外。
七尺的龙牙(指竹子的细长部分)在白昼的光线中消失,
这情景应该可以题作小秋霜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通过“七尺龙牙”和“秋霜”的意象,反映了自然的变化和时光的流逝。诗中以竹子和青山作为背景,隐喻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作者介绍:
李弥逊(约1080-1150),字子晖,号晦庵,南宋时期的诗人和文人。他以词、诗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常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之时。诗人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在纷扰的时代中寻找到一丝内心的平和。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李弥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独特理解。诗的开头“阴阴翠竹销虚堂”,用“阴阴”二字引入了一个幽静的场景,竹子环绕的环境让人感到一丝清凉的气息。接着,诗人描绘了“竹外青山半出墙”的画面,生动地表现出自然景色的秀丽与苍翠,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七尺龙牙消白昼”,在这里,诗人用“龙牙”来比喻竹子的形态,形象地描绘出竹子在阳光下的神韵。同时,诗中的“消白昼”使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似乎在感慨白昼的短暂与珍贵。最后一句“便应题作小秋霜”,则是对整个画面的升华,暗示了时节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情景交融,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相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淡雅的情趣与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哲学思索。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整体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中“阴阴”形容的是什么样的环境?
“七尺龙牙”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作品在主题和风格上与李弥逊的《留题材曾丞道堂》有相似之处,都通过自然景色传达了深刻的情感。
以上内容为对《留题材曾丞道堂》的全面解析,涵盖了诗歌的原文、白话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比较与延伸以及参考资料。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