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小松》

时间: 2025-05-02 12:53:52

诗句

发地才过膝,蟠根已有灵。

严霜百草白,深院一林青。

后夜萧骚动,空阶蟋蟀听。

谁于千岁外,吟绕老龙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3:52

原文展示:

小松
作者: 齐己 〔唐代〕

发地才过膝,蟠根已有灵。
严霜百草白,深院一林青。
后夜萧骚动,空阶蟋蟀听。
谁于千岁外,吟绕老龙形。

白话文翻译:

这棵小松树刚刚从土里长到膝盖高,根部盘绕,似乎已有灵性。
严冬的霜冻让百草变得苍白,而深院中的松林却依然青翠。
夜深人静,萧瑟的声音在后院回荡,空荡的台阶上,蟋蟀在鸣叫。
究竟是谁在千年之外,围绕着老龙的形状吟唱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发地:指从土中长出。
  • 蟠根:根部盘绕,形容根系曲折。
  • 严霜:指冷霜,形容寒冷的气候。
  • 百草:所有的草。
  • 萧骚:形容秋夜的萧瑟之声。
  • 空阶:空旷的台阶。
  • 蟋蟀听:指蟋蟀的叫声。

典故解析:

  • 老龙形:可能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龙,象征着长寿和智慧,千岁外的吟唱暗示着对过去的追思和对时间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唐代诗人,字惟明,号秋水,晚号青山,因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且有清新脱俗的风格,受到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繁荣,齐己在这样的环境下,常借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小松》以“松”为题,表达了自然之美和生命的顽强。开篇通过描绘小松的生长,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和坚韧。小松的成长象征着希望和生命力,尽管外界环境如严霜对百草的摧残,却无法阻挡松树的青翠。接下来的描写,夜晚的萧骚声与蟋蟀的鸣叫,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深邃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孤独。最后,提到“千岁外”,引发对历史的思索,似乎在感叹岁月的无情,人与自然、时间间的关系也随之展开。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蕴含了深沉的感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发地才过膝:松树刚刚从地里长出,生长还不高,给人以生命蓬勃的感觉。
  2. 蟠根已有灵:根部盘绕,似乎具有灵性,暗示着松树的坚韧和生命的深厚。
  3. 严霜百草白:严霜使草木凋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松树的顽强。
  4. 深院一林青:深院的松林依然青翠,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5. 后夜萧骚动:夜晚的萧瑟之声,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6. 空阶蟋蟀听:蟋蟀的鸣叫,增添了夜的静谧和对自然的感知。
  7. 谁于千岁外:引人思考千年之后的吟唱,表现对时间的思索。
  8. 吟绕老龙形:老龙形可能象征古老的智慧,暗示人们对历史的追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树的生长比作生命的顽强。
  • 对仗:如“发地才过膝,严霜百草白”体现了工整的对仗工艺。
  • 拟人:松树的灵性赋予了生命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强调了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美,同时也引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松:象征着生命的希望和坚韧。
  • 深院:代表着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体现宁静。
  • 蟋蟀:象征着自然的声音,生命的细微之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小松的高度是“过膝”还是“过腰”?
    • A. 过膝
    • B. 过腰
  2. 严霜使什么变得苍白?
    • A. 小松
    • B. 百草
  3. 诗中提到的“老龙形”象征什么?
    • A. 历史的智慧
    • B. 年轻的生命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齐己的《小松》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的景观,但齐己更注重生命的顽强,而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齐己生平与作品分析相关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念奴娇 同范汝受旅病戏遣 念奴娇 念奴娇·题把卷凝眺图 念奴娇 念奴娇(和耿时举赋雪韵) 念奴娇 己未长安中秋 念奴娇 用彭羡门韵,留别毛玉斯 念奴娇六首 其五 念奴娇 念奴娇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文曲星 罹法 黹字旁的字 三撇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鸾翔凤集 釆字旁的字 包含佩的词语有哪些 罚不及众 牙签犀轴 假卧 梯恩梯 宣勒 瞎灯灭火 齿字旁的字 水源木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