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7:11
庭际新移松竹
三茎瘦竹两株松,瑟瑟翛翛韵且同。
抱节乍离新涧雪,盘根远别旧林风。
岁寒相倚无尘地,荫影分明有月中。
更待阳和信催促,碧梢青杪看凌空。
这首诗描绘了新栽的松竹在庭院的场景。三根纤细的竹子与两棵松树,彼此交相辉映,清风摇曳,似乎韵味相同。竹子刚刚从新涧的雪中离开,树根远离旧林的风声。寒冷的岁月中,它们相互依偎,静谧的地方,月光照耀下的影子十分清晰。更期待春天的阳光来临,碧绿的枝梢在空中高高翘起。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岁寒相倚”一语可联系到《论语》中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表达了松竹在严冬中坚韧不拔的精神。
齐己,唐代诗人,字道和,号恭甫,生于公元779年,卒于843年,属于初唐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有山水田园的题材,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作于齐己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之际。他通过描绘松竹的坚韧和清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深厚情感。
《庭际新移松竹》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诗作。从开头的“三茎瘦竹两株松”可以看出,诗人通过简单的数字描绘出一种和谐的自然场景,竹子与松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静谧、清幽的庭院画面。诗中“瑟瑟翛翛韵且同”,不仅传达了自然的声音,更折射出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鸣。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将目光转向了植物的生长与环境的变化。“抱节乍离新涧雪”描绘了竹子从新涧中抽离的瞬间,暗含着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而“盘根远别旧林风”则表现了从旧环境到新环境的变迁。寒冷的岁月中,松竹彼此依偎,构建了一个无尘的宁静空间。
在结尾部分,“更待阳和信催促”令人期待,春天的阳光象征着希望与新生,诗人期待着春天的来临,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美好的未来。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深厚,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深刻的感悟与情感交流。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与生命的和谐,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中竹子和松树各有多少根?
诗中“岁寒相倚”是指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通过对齐己的《庭际新移松竹》的分析与比较,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