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7:12
山中答人
——齐己
谩道诗名出,何曾著苦吟。
忽来还有意,已过即无心。
夏月山长往,霜天寺独寻。
故人怜拙朴,时复寄空林。
这首诗说:“有人问我为何写诗,我却从未为此苦苦吟咏。忽然之间,我有了写诗的情趣,但转眼又失去了这种心情。夏天的时候,我常常往山中走,而在霜天的晚上,我独自去寺庙寻访。老朋友怜惜我的拙劣与朴素,时常把我的诗寄到这空旷的林子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诗人的闲适生活与友人的关怀,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友谊的珍视。
作者介绍: 齐己,字仁安,唐代诗人,生于福建,后世称为“山中人”,因其多游历于山中,作品多描写山水自然。齐己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写山水田园诗,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齐己隐居山中时期,创作时,诗人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反映出他对诗歌的淡薄态度以及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诗中透出一股自然清新的气息。
《山中答人》是一首清新脱俗的山水诗,诗人通过简练的语句,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随意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在首句“谩道诗名出,何曾著苦吟”中,诗人以“谩道”开头,表明自己对诗名的随意,展示出一种轻松的自我否定。接着,诗人提到“忽来还有意”,暗示着创作灵感的随性而至,但“已过即无心”又表现出他对灵感的无奈与放弃。这种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与洒脱。
在描写自然时,诗人写道“夏月山长往,霜天寺独寻”,展现出诗人夏天常游山、冬天独访寺庙的生活场景,给人以清幽之感。而“故人怜拙朴,时复寄空林”则揭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温情,表现出对朴素友谊的珍惜与感动。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视,既有山水的清幽,又有人情的温暖,体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闲适气质。
逐句解析:
谩道诗名出,何曾著苦吟。
忽来还有意,已过即无心。
夏月山长往,霜天寺独寻。
故人怜拙朴,时复寄空林。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诗歌创作的反思与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态度和对友谊的重视,展现了一种恬淡与悠然自得的生活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态度是什么?
“夏月山长往,霜天寺独寻”中,诗人描绘了哪些场景?
诗中提到的“故人”代表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