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山中答人》

时间: 2025-04-26 09:47:12

诗句

谩道诗名出,何曾著苦吟。

忽来还有意,已过即无心。

夏月山长往,霜天寺独寻。

故人怜拙朴,时复寄空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7:12

原文展示

山中答人
——齐己

谩道诗名出,何曾著苦吟。
忽来还有意,已过即无心。
夏月山长往,霜天寺独寻。
故人怜拙朴,时复寄空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说:“有人问我为何写诗,我却从未为此苦苦吟咏。忽然之间,我有了写诗的情趣,但转眼又失去了这种心情。夏天的时候,我常常往山中走,而在霜天的晚上,我独自去寺庙寻访。老朋友怜惜我的拙劣与朴素,时常把我的诗寄到这空旷的林子里。”

注释

字词注释:

  • 谩:随意、漫不经心。
  • 何曾:从来没有。
  • 著:写,著作。
  • 忽来:突然之间。
  • 还有意:还有写诗的兴趣。
  • 已过:已经过去。
  • 无心:没有心思。
  • 夏月:夏天。
  • 山长往:常常去山中。
  • 霜天:天气已凉,霜降的日子。
  • 寺独寻:独自去寺庙寻访。
  • 故人:老朋友。
  • 怜:怜惜。
  • 拙朴:拙劣而朴素。
  • 时复:时常。
  • 寄:寄托、寄送。
  • 空林:空旷的树林。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诗人的闲适生活与友人的关怀,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字仁安,唐代诗人,生于福建,后世称为“山中人”,因其多游历于山中,作品多描写山水自然。齐己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写山水田园诗,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齐己隐居山中时期,创作时,诗人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反映出他对诗歌的淡薄态度以及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诗中透出一股自然清新的气息。

诗歌鉴赏

《山中答人》是一首清新脱俗的山水诗,诗人通过简练的语句,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随意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在首句“谩道诗名出,何曾著苦吟”中,诗人以“谩道”开头,表明自己对诗名的随意,展示出一种轻松的自我否定。接着,诗人提到“忽来还有意”,暗示着创作灵感的随性而至,但“已过即无心”又表现出他对灵感的无奈与放弃。这种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与洒脱。

在描写自然时,诗人写道“夏月山长往,霜天寺独寻”,展现出诗人夏天常游山、冬天独访寺庙的生活场景,给人以清幽之感。而“故人怜拙朴,时复寄空林”则揭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温情,表现出对朴素友谊的珍惜与感动。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视,既有山水的清幽,又有人情的温暖,体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闲适气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谩道诗名出,何曾著苦吟。

    • 诗人用“谩道”说明自己并不在意诗的名声,也没有为创作诗歌而苦苦思索。
  2. 忽来还有意,已过即无心。

    • 写作的灵感偶然出现,但很快又消失,表现出创作的随意与短暂。
  3. 夏月山长往,霜天寺独寻。

    • 描述诗人在夏天常常去山中游玩,而在寒冷的霜天则独自寻访寺庙,展现出一种独处的闲适。
  4. 故人怜拙朴,时复寄空林。

    • 朋友对诗人的拙劣与朴素表示怜惜,时常寄来诗作,体现出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 排比:表现诗人生活状态的句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隐喻:通过“空林”象征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诗歌创作的反思与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态度和对友谊的重视,展现了一种恬淡与悠然自得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的宁静与诗人追求的清新生活。
  • :代表着内心的平静与修行的地方。
  • 空林:象征着孤独与宁静的环境,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态度是什么?

    • A. 苦苦追求
    • B. 随意而为
    • C. 认真严肃
    • D. 无所谓
  2. “夏月山长往,霜天寺独寻”中,诗人描绘了哪些场景?

    • A. 夏天去山中
    • B. 冬天去寺庙
    • C. 朋友来访
    • D. 以上都是
  3. 诗中提到的“故人”代表了什么?

    • A. 朋友的怜惜
    • B. 诗人的竞争对手
    • C. 不认识的人
    • D. 亲戚

答案:

  1. B
  2. D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齐己的《山中答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齐己更强调与友人的情谊,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孤寂与内心的宁静。二者的风格虽相似,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齐己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程给事知越州 结客 寄越州范希文太守 浮云楼 【中吕】喜春来过普天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丨字旁的字 万丈深渊 犬字旁的字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螺子笔 非字旁的字 心字底的字 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落花芳草无寻处 包含倨的词语有哪些 深切著明 渺渺茫茫 了然可见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寓锡 工字旁的字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兔园册子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虚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