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2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27:31
殿庭五色散朝暾,尺一亲持奉主恩。
部内名山横地轴,楼前沧海蹴天门。
怒涛好慰孤臣恨,大旱应伸孝妇冤。
汲黯汉家称使者,至今封事重词垣。
这首诗描绘了朝廷的光辉,五光十色的朝阳洒在殿堂上,诗人以寸尺的权柄来表达对主人的恩宠。在部内的名山如同地轴般横亘,楼前波涛汹涌的海面似乎在踢打着天门。怒涛的咆哮可以安抚孤臣心中的怨恨,而干旱的天灾则应当为孝妇伸冤。汲黯在汉朝被称为使者,至今封事仍旧重视文辞的墙垣。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欧大任(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作品多以豪放、沉郁见称,关注社会政治,体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斗争时期,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士人的同情和对政治现状的思考,意在劝诫当权者重视民生和忠臣。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开篇以“殿庭五色散朝暾”描绘出朝廷的繁华与光辉,然而随之而来的“尺一亲持奉主恩”却暗示了权力的微不足道,表现出一种对权力的不满和对主人的感激,同时也传达出对社会现状的深思。接下来的“部内名山横地轴”与“楼前沧海蹴天门”则构建了一个壮阔的自然景观,象征着国家的雄伟与壮丽,但这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怒涛好慰孤臣恨”,诗人用怒涛来抒发孤臣的怨恨,展现出一种悲情,而“大旱应伸孝妇冤”则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以及对忠贞和孝道的呼唤,表达了对底层民众的同情。最后,提到汲黯,诗人仿佛在提醒世人要重视文辞与正义,强调了士人的重要性与价值。这首诗在抒情与叙事之间游刃有余,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宏伟的自然景观与表达内心的孤独,反映了诗人对政治与社会的深刻思考,强调对忠诚与正义的追求,展现了士人的责任与担当。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诗中“怒涛好慰孤臣恨”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