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4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0:19
沁园春 其三 赠周逸僧纳姬同程穆倩赋
作者:曹尔堪 〔清代〕
有美一人,特地钟情,愁城病魔。
向迷楼芳草,闲寻堕珥,竹西明月,缓度轻歌。
若个能怜,从前是恨,半掩残缸卸绮罗。
支馀梦,怅洗脂抹黛,密约蹉跎。
欣逢才子来过。正三五清光分外多。
喜同心钿合,黄金可铸,并头银蒜,锦幔成窝。
教鹊为桥,呼鸳作枕,今夜双成唤奈何。
眉痕细,倩词场彩笔,画远山螺。
在愁城中,只有一位美人让我倾心,心中却也充满忧愁。
在那迷人的楼台芳草间,悠闲地寻觅失落的耳环,
在竹林西边的明月下,轻声吟唱着缓慢的曲调。
谁能怜惜我呢?过去的情感如今已成恨,
半掩着的残缸,卸下了华丽的衣裳。
我在支撑着余下的梦境,感慨着香脂与黛粉的洗刷,
密密的约定被岁月冲淡。
今天遇见了才子,正值三五的清辉格外明亮。
喜悦于心的钿合,黄金可以铸造,缠头的银蒜,锦幔成窝。
让喜鹊搭成桥,让鸳鸯作枕,今夜双双又该如何相唤。
眉间的细痕,倩丽的词句,像彩笔描绘的远山螺。
作者介绍:曹尔堪(1626-1689),字宗道,号杏坛,清朝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俊逸,常以抒怀为主,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复兴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美人与才子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向往。
《沁园春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对过去的感慨。开篇以“有美一人”引入,直接表达了对美人的倾慕,随后转入对往日情感的回忆与思念,既有甜蜜的期待,又有淡淡的忧伤。诗中“若个能怜,从前是恨”一句,将情感的复杂性体现得淋漓尽致,既有对失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盼。整首诗以清丽的意象和流畅的节奏,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显惆怅的氛围,令人感同身受。结尾部分则以“教鹊为桥,呼鸳作枕”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美与爱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往日情感的反思,传达出一种温柔而又惆怅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有美一人”指的是哪个概念?
A. 美丽的自然
B. 美好的爱情
C. 诗人的朋友
“教鹊为桥,呼鸳作枕”表达了什么?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对爱情的期待
C.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以月亮为意象,但更侧重于个体的孤寂与饮酒的洒脱,而曹尔堪的诗则融合了对美好爱情的期待与忧伤的情感,展现出不同的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