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4:20
原文展示:
吾心自有乐,世俗岂能知。
不及老莱子,多於荣启期。
緼袍宽称体,脱粟饱随宜。
乘兴辄独往,携筇任所之。
白话文翻译:
我的内心自有乐趣,世俗的人怎能理解呢?
不如老莱子那样的快乐,超越了荣启期的享乐。
穿着宽松的衣袍,脱去稻谷的束缚,随意享受生活。
兴致来了便独自出行,手持竹杖随心所欲。
注释:
- 吾心自有乐:我心中自有乐趣。
- 世俗岂能知:世俗的人怎能理解。
- 老莱子:指老莱子,古代隐士,以享乐而闻名。
- 荣启期:荣启期是指享受荣华富贵的时期。
- 緼袍:指宽松的衣服。
- 脱粟饱:脱去稻谷的束缚,意指享受生活。
- 乘兴辄独往:兴致来了就独自出行。
典故解析:
- 老莱子:老莱子是个古代隐士,以其乐天知命的态度而著称,常被用来代表一种逍遥自在、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 荣启期:指的是追求世俗荣华的阶段,与隐士的生活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历史学家、政治家,以《资治通鉴》而闻名。他提倡儒家思想,并在政治上持守正直和清白。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表现出对内心快乐的追求,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乐》这首诗展现了司马光对内心自由与快乐的追求,他认为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世俗的名利,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诗中提到的“老莱子”作为象征性的隐士,代表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方式。通过对比,诗人强调了内心的乐趣远胜于外在的荣华富贵。
诗中的意象如“宽袍”“脱粟”“乘兴独往”,都传达出一种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宽松的衣袍象征着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而“脱粟饱随宜”则暗示着对物质享受的超越。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真谛的深刻理解,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心自有乐:表达了内心的乐趣,不依赖外界。
- 世俗岂能知:世俗人无法理解这种内心的快乐。
- 不及老莱子:将自己与老莱子对比,强调自己的快乐更深远。
- 多於荣启期:内心的乐趣超越了普通的荣华富贵。
- 緼袍宽称体:宽松的衣服象征自由自在。
- 脱粟饱随宜:摆脱束缚,随意享受生活。
- 乘兴辄独往:兴致来了就独自出行,表现了随性。
- 携筇任所之:手持竹杖,随心所欲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老莱子与荣启期,强调内心乐趣的超越。
- 意象:如“宽袍”、“竹杖”等意象,传达出自由与自在的生活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心的快乐与自由,比起世俗的名利更加重要。诗人通过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宽袍:象征着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 竹杖:代表自由与独立,随心所欲的象征。
- 乐:内心的快乐,超越了物质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老莱子”代表什么?
- A. 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
- B. 超然物外的隐士
- C. 一个历史学家
-
诗人认为真正的乐趣在于什么?
-
“携筇任所之”表达了什么态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表现了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内心的宁静。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快乐,反映出隐士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