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乐》

时间: 2025-05-06 01:54:20

诗句

吾心自有乐,世俗岂能知。

不及老莱子,多於荣启期。

緼袍宽称体,脱粟饱随宜。

乘兴辄独往,携筇任所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4:20

原文展示:

吾心自有乐,世俗岂能知。
不及老莱子,多於荣启期。
緼袍宽称体,脱粟饱随宜。
乘兴辄独往,携筇任所之。

白话文翻译:

我的内心自有乐趣,世俗的人怎能理解呢?
不如老莱子那样的快乐,超越了荣启期的享乐。
穿着宽松的衣袍,脱去稻谷的束缚,随意享受生活。
兴致来了便独自出行,手持竹杖随心所欲。

注释:

  • 吾心自有乐:我心中自有乐趣。
  • 世俗岂能知:世俗的人怎能理解。
  • 老莱子:指老莱子,古代隐士,以享乐而闻名。
  • 荣启期:荣启期是指享受荣华富贵的时期。
  • 緼袍:指宽松的衣服。
  • 脱粟饱:脱去稻谷的束缚,意指享受生活。
  • 乘兴辄独往:兴致来了就独自出行。

典故解析:

  • 老莱子:老莱子是个古代隐士,以其乐天知命的态度而著称,常被用来代表一种逍遥自在、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 荣启期:指的是追求世俗荣华的阶段,与隐士的生活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历史学家、政治家,以《资治通鉴》而闻名。他提倡儒家思想,并在政治上持守正直和清白。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表现出对内心快乐的追求,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乐》这首诗展现了司马光对内心自由与快乐的追求,他认为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世俗的名利,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诗中提到的“老莱子”作为象征性的隐士,代表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方式。通过对比,诗人强调了内心的乐趣远胜于外在的荣华富贵。

诗中的意象如“宽袍”“脱粟”“乘兴独往”,都传达出一种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宽松的衣袍象征着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而“脱粟饱随宜”则暗示着对物质享受的超越。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真谛的深刻理解,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心自有乐:表达了内心的乐趣,不依赖外界。
  2. 世俗岂能知:世俗人无法理解这种内心的快乐。
  3. 不及老莱子:将自己与老莱子对比,强调自己的快乐更深远。
  4. 多於荣启期:内心的乐趣超越了普通的荣华富贵。
  5. 緼袍宽称体:宽松的衣服象征自由自在。
  6. 脱粟饱随宜:摆脱束缚,随意享受生活。
  7. 乘兴辄独往:兴致来了就独自出行,表现了随性。
  8. 携筇任所之:手持竹杖,随心所欲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老莱子与荣启期,强调内心乐趣的超越。
  • 意象:如“宽袍”、“竹杖”等意象,传达出自由与自在的生活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心的快乐与自由,比起世俗的名利更加重要。诗人通过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宽袍:象征着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 竹杖:代表自由与独立,随心所欲的象征。
  • :内心的快乐,超越了物质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老莱子”代表什么?

    • A. 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
    • B. 超然物外的隐士
    • C. 一个历史学家
  2. 诗人认为真正的乐趣在于什么?

    • A. 名利
    • B. 内心的宁静
    • C. 社会地位
  3. “携筇任所之”表达了什么态度?

    • A. 追求物质
    • B. 随心所欲
    • C. 依赖他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终南山》王维
  • 《饮酒》陶渊明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表现了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内心的宁静。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快乐,反映出隐士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古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辞典》
  • 《司马光传》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书喜 寓叹四首 其一 湖山 秋花叹 太息 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 道院偶述 立秋前一夕作 游武夷山 初寒在告有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支字旁的字 明推暗就 肀字旁的字 鬼抓狼嚎 代马依风 权变锋出 行走 业字旁的字 文选烂﹐秀才半 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耳字旁的字 移山造海 冯唐易老 癶字旁的字 泽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