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1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16:05
桥下流芳度,余春日夕催。
呼人洗樽斝,招客藉莓苔。
倚柱时流滞,随波乍往回,
仙家如不近,安得此花来。
这座桥下花香四溢,余下的春天在日暮时分催促着人们。呼唤朋友来洗酒器,招待客人坐在莓苔之上。倚靠着柱子,水流时而停滞,时而随着波浪往来。若不是仙人靠近,又怎能有如此美丽的花朵呢?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理学,注重实际与实用。他的诗词风格多采用自然景物,体现了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流芳桥》写于春末夏初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桥下的春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朋友的邀请,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桥下的花香与水流,传达出一种闲适、惬意的生活情趣。诗人以“流芳”入诗,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生动地展现了春日的美好。诗中提到的“呼人洗樽斝,招客藉莓苔”,显示出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景,体现了友谊的珍贵和人际关系的温暖。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水流的状态,时而停滞,时而流动,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这种对比反映了生活的无常与变化。最后一句“仙家如不近,安得此花来”,则引发了对花香来源的思考,似乎在暗示若无仙人相伴,生活的美好和灯光的魅力又从何而来,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好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展开,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态度。
流芳桥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樽斝”是什么?
“仙家如不近,安得此花来”中,诗人想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