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5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56:48
作者:卢纶 〔唐代〕
带绶别乡亲,东为千里人。
俗讹唯竞祭,地古不留春。
野戍云藏火,军城树拥尘。
少年何所重,才子又清贫。
带着官绶离开家乡,去往东边的千里之外。
风俗的谬误只在于争相祭祀,古老的土地不再留住春天。
野外的营戍中云烟掩藏着火焰,军城的树木笼罩着尘土。
年轻人又有什么值得重视的呢,才子却依然清贫。
作者介绍:卢纶,唐代诗人,字允言,号白云居士,生平不详,诗风清新流畅,常以边塞诗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卢纶离开家乡,前往东边任职之际,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官场生活的感慨。
这首诗以“带绶别乡亲”开篇,展现了诗人即将离开故乡的情感。用“东为千里人”来表现离别的遥远与无奈,展示了诗人对新生活的迷茫。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对世俗风气的批判,认为仅仅争相祭祀并不能留住春天的美好,暗示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反思。后面几句则通过“云藏火”和“军城树拥尘”描绘出边塞生活的艰苦与紧张,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无奈。最后一句点出即便是有才华的年轻人,也难免陷入贫困,折射出社会对人的冷漠与不公。这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故乡的眷恋,也有对现实的不满,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代的批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采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现了生活的矛盾与冲突。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表达了对故乡的留恋与对现实的不满。
诗词测试:
诗人带着什么离开家乡?
A. 钱财
B. 官绶
C. 朋友
诗中提到的“俗讹”主要指什么?
A. 民间风俗的错误
B. 传统文化
C. 战争习俗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年轻人的赞美
B. 对清贫的无奈
C. 对战斗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卢纶的《送宛丘任少府》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表达了对远方与人生的思考,但卢纶更偏向对社会现状的批判,而王之涣则体现了壮志凌云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