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4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46:51
南想宣城郡,清江野戍闲。
艨艟高映浦,睥睨曲随山。
名寄图书内,威生将吏间。
春行板桥暮,应伴庾公还。
我在南方思念宣城,那里清澈的江水旁,戍楼显得格外悠闲。
船只在水面上高高浮起,俯视着蜿蜒的山影。
你的名声藏于书卷之中,而你的威仪则在官吏中显现。
春天的傍晚,我在板桥上行走,想必你也会陪伴庾公归来。
作者介绍: 卢纶,唐代诗人,字允诚,号景山,生于今陕西省。他的诗风典雅,擅长咏怀和送别,作品多表现友谊和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送别宋校书赴宣州幕的场合,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思念之情。卢纶在诗中通过描绘宣城的美景,抒发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期待。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色描绘了宣城的美丽,同时通过对友人的祝福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开头的“南想宣城郡”营造出一种思乡的情怀,而“清江野戍闲”则展现了宣城宁静的自然环境,使人感受到一种难得的安逸。接着,诗人通过“艨艟高映浦,睥睨曲随山”描绘了船只在江面上的壮观景象,进一步渲染出江水的广阔与山的雄伟。
在后半部分,诗人将友人的名声与威仪融入书卷与官吏之间,展示了友人在仕途上的前景和荣耀。最后一句“春行板桥暮,应伴庾公还”则将景与情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来的期盼,同时也唤起了庾信的形象,增添了文化的厚度。
整首诗用词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体现了唐代诗人的艺术风格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友人的前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思念,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艨艟”指什么?
“应伴庾公还”中的“庾公”指的是:
诗中描绘的主要景象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解读: 两首诗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但卢纶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离别时的惆怅与不舍。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