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4:26
蝶恋花 其二 题汪沅兰女史残荷画扇
作者: 黄燮清 〔清代〕
第六桥头曾唤渡。万叶摇云,绿断红尘暑。
隔水盈盈娇欲语。引人秋思香中去。
别后西湖谁可付。让与蜻蜓,占得花房住。
一镜相思无寄处。陂塘八月多烟雨。
在第六桥头曾经呼唤渡船,
万千树叶摇动着云影,绿意断绝了红尘的炎暑。
隔着水面,娇艳的花儿似乎欲言又止,
引导着人们的秋思飘向那香气四溢的地方。
分开后,西湖还有谁可以倾诉?
只让蜻蜓来占据花房的住处。
一面镜子映照着相思,却无寄托之处,
陂塘在八月的烟雨中,愈加迷蒙。
黄燮清,清代诗人,字舜华,号兰亭,善于诗词,作品以情感细腻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形成独特的风格。
此诗写于西湖边,灵感来源于汪沅兰女史的画作,描绘了秋天的情景与思念之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过往情感的怀念。
整首《蝶恋花 其二》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黄燮清对西湖秋景的深刻感受与思考。诗中通过“第六桥头”的场景引入,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伴随着“万叶摇云”这一生动的描绘,传达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隔水盈盈娇欲语”一句,让人感受到那水面上花朵的娇美,似乎在倾诉着什么,进一步引发诗人“引人秋思”的情感共鸣。此时,秋意渐浓,思念的情感悄然升起,诗人用“别后西湖谁可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倾诉对象的渴望,情感愈发浓烈。
最后两句“一镜相思无寄处”与“陂塘八月多烟雨”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用“镜子”隐喻思念的无处寄托,而“烟雨”则象征着迷蒙的情感与不舍的回忆,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表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感伤。诗的情感基调是淡淡的忧伤,融合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思索。
第六桥头的意象主要代表什么?
“一镜相思无寄处”中的“镜”指代什么?
整首诗传达的情感基调是?
以上是关于《蝶恋花 其二 题汪沅兰女史残荷画扇》的详细解析与学习材料,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