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5:29
前殿临朝百辟回,後宫廷阁九重开。
鸣梢已自金阶出,黄屋初迎玉辇来。
不问偷桃方朔饱,谁知载戟子云才。
群官望幸无名姓,只有穷吟许外陪。
前殿上朝,百官纷纷回转,后宫的楼阁九重高耸。
鸟鸣已经从金阶上飞出,黄屋刚刚迎接玉辇的到来。
不去问偷桃的方朔是否已经饱满,谁又知道载戟的子云才。
众多官员心怀侥幸,却没有名姓,只能陪伴在外吟咏。
梅尧臣,字应龙,号鹤汀,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1002年,卒于1060年。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
本诗创作于梅尧臣在朝为官期间,正值宋代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中描绘的是朝廷的繁华与官员的心态,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生活。
梅尧臣的这首诗通过描绘朝廷的早晨场景,展现了政治生活的繁忙与复杂。开头两句,"前殿临朝百辟回,后宫廷阁九重开",描绘出一个庄重而繁华的朝廷场景,展现出皇帝与百官之间的互动及后宫的神秘。诗中"鸣梢已自金阶出",通过鸟鸣的声音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的早晨,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接下来,"黄屋初迎玉辇来",通过描写皇帝的车驾,突显出皇帝的威严与权力。紧接着的“谁知载戟子云才”则转入对官员个人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权力与名利的质疑。最后一句“只有穷吟许外陪”则反映出诗人身处权力中心却无名无姓的孤独感,表现出一种对高位者的渴望与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梅尧臣对政治生活的深刻观察和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体现了他对权力游戏的反思与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整首诗围绕权力中心的繁华与个人命运的无奈展开,反映了诗人对权力、名利的思考与对自身处境的感慨。通过对朝廷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名声与地位的追求与反思。
“前殿临朝百辟回”中的“百辟”指的是什么?
“鸣梢已自金阶出”中的“鸣梢”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黄屋”是指什么?